什么叫至心?至心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叫至心?

2024-05-14

1. 什么叫至心?至心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叫至心?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摘录 什么叫至心?我很至心在念,很认真在念,这样是不是叫至心?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是不是至心在念?这就是我们要深入去理解的地方。至心这两个字,我们在很多大乘经都会看到,包括《地藏经》,很多大乘经典我们都会看到这两个字。怎么样才叫至心?它的标准在哪里?以前我也一直去查这些经,后来我看到《占察善恶业报经》,它把至心解释是最详细的。此地我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佛解释至心,《占察经》是佛请地藏菩萨讲的,我把这个经文念一念,“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这是《占察经》的一段经文。占察轮相要占到善相,要至心。坚净信菩萨代替我们问地藏菩萨,请问地藏菩萨说:菩萨,你讲至心差别到底有几种?什么样叫至心?有什么差别?何等至心,就是哪一个等级的至心才能得到善相? 我看到这个经文正是我要找的答案,下面地藏菩萨就回答了:“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地藏菩萨回答坚净信菩萨,至心大略讲起来有两种,第一种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初始学习就是我们刚开始在学习,求愿就是大家很恳切的,这个愿望很恳切的,求愿,开始在学习,这个是求愿至心。就像我们现在一听闻经上讲的,我们就发愿很认真的来念佛菩萨的圣号。第二种是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这第二种至心才能获得善相,也就是说,第二种至心它的效果才会现前。第一种至心还没有感应,第二种就有了。 第二种至心又有三种差别,分下中上三种至心。“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这是第一种,第一种叫一心,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一心不乱。什么叫一心不乱?系想不乱,心住了了。想就是妄想掺不进来,你这句佛号已经能够伏住烦恼妄想,你一起心动念就是佛号,除了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观音菩萨,其他什么念头都没有,空空洞洞的,都不乱了,这是一心不乱,这是第一种,一心。“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第二种至心叫做勇猛心,这个勇猛心专求不懈,就是不懈怠,他不顾身命,拼了命在念的。但是这个勇猛心,现代的人有一些人去念佛,你不能说他不勇猛,真的很勇猛,我都自叹不如,念了几天几夜他还不睡觉的,但是念到最后好像也没有达到经典上讲的这些效果。我出家二十七年,今年第二十七年,看到这些同修当中在家、出家的,也看过很多例子,看他很勇猛,有的人很勇猛,出了问题着魔的也有,着魔发狂;有的人他很勇猛的念,愈念烦恼习气愈增长。 过去在华藏图书馆念佛,有些开计程车的居士,他们当时听老和尚讲经,开始念一天一夜的,一日一夜的,二十四小时念佛。他们真的很发心,原来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借场地,后来又到树林光明寺去跟煜明老法师借寺院,念一天一夜的,大家也念得很法喜,后来又增加到两天一夜的。后来一位许秋雄居士,有一次他跟我讲,他念三天两夜,晚上还去开清洁车,精神很好。我说你们真不简单,很勇猛。但是后来在四、五年前,这个许居士跳楼自杀了。这个真的让我感到很意外,我说这个念的功夫这么好,念了这么久,怎么会这样?有什么事情让他想不开?这个我也很纳闷。后来再听老和尚讲经,自己再去看经典,学习经教,发现很勇猛的念佛,他初发心的心态不对,用心用错了,所以正面的效果没有现前,负面的效果现前了。负面效果就是增长烦恼,愈念愈我慢,愈瞧不起人,觉得大家都不如他,他功夫这么好,你们一个一个功夫都不如我。这个我在同修当中看很多,他功夫愈高,他那个烦恼同步的增长,到最后烦恼比那个功夫更高。这就是错用了心,他那个心态不对。 这个心态不对,也是江味农老居士讲的,不懂得观照。不懂得观照,你自己有一些偏差错误的心态出现,你没有发现。你没有发现,以为是对的,然后就这样发展下去,到最后就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念这句佛号,你跟菩提心相应的去念,那一定达到经上讲的效果。你跟烦恼心相应的心所去念,那你念到最后,真的就像灌顶大师讲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的,也有。那是不是念佛这个方法有问题?不是念佛方法有问题,我们用心用错了。经上明明给我们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是发烦恼心,一向专念,那当然就是不但念佛没有成佛,还念到地狱去,这个也是很冤枉的。所以这些关键性的经文,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不然你冒然的去用功,听到至心、勇猛精进,大家来拼。拼什么?你要拼去哪里?……不顾身命,这个一定是跟了生死这个菩提心相应的心,相应的善心所你去念,那就会达到这个效果。不然,你看到人家不顾身命,你也不顾身命,人家念三天见到阿弥陀佛,你念三天可能见到一些妖魔鬼怪来了,你的心态不对,用心用错了。 第三种,“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第三种是最高的,深心,深心就是於法相应,究竟不退。深心就是相应,断烦恼,甚至破无明,与法就相应了。我们看《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就是开悟了,跟这个相应,跟法相应,这是最高的。“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这个至心,你不能得下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乱,好像我们讲功夫成片,你没有达到这个功夫,就见不到这个善相,见不到这个瑞相。 蕅益祖师对至心也有注解,我们也大概讲一下:“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离散动,未伏障种,乃名字初心,故未能获清净轮相”。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求愿就是说有这个愿望,开始在学习这个至心,但是我们这个心还没有离开散乱妄动,这个妄念还伏不住,控制不住,好像我们念佛妄念还止不住。乃名字初心,这个名字就是天台宗把佛分为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名字位初心,初心就是刚开始,我们现在刚开始在学习,在念这个佛号,你还没有伏烦恼,就是我们老和尚常讲,你烦恼还伏不住。烦恼伏不住,我们往生没把握,要看临命终运气好不好,临命终运气好,遇到善知识大家助念,有可能会往生;如果临命终业障现前,往生还是有障碍。所以这个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这个不能得善相。这就说这个至心还不及格,讲这样大家就比较容易明白,还不及格。 “第二种,中下至心者,即是摄意专精,能得欲界细住,或是初随喜品,或是名字后心,故亦可得清净轮相,多是冥益”。第二种至心有下中上三种,下至心就是最低的,最低的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乱,心住了了。每一种它的功夫层次也是有等差的,这是讲个大类。摄意专精,意就是意根,你的意根收摄了,你很专精的定在这句佛号上,这句佛号一提起来,所有妄念就伏住了。能得欲界细住,欲界就是我们在欲界天,三界里面欲界天第三层天以上的,欲界未到定,有相似禅定的功夫,但是还没有达到色界禅定的标准,这个欲界。或是初随喜品,这是天台的随喜品,天台宗《教观纲宗》里面讲的,功夫的一个层次。或是名字后心,名字即佛,刚才讲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他是名字初心,初就是刚开始,后心就是他后面功夫深入了,我们一般讲达到功夫成片,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所以他也可以得到清净轮相。但是多是冥益,冥就是感应还不是很明显,暗中感应。 “中至心者,即是成就勇猛,须在观行后心,多分兼得诸余好相”。中至心就是第二个,成就勇猛,他勇猛精进成就了,这个必须是在观行后心。观行已经是观行即佛了,前面是名字即,名字即后心,这里是进入观行,而且是观行的后心了。就是观行位他功夫已经很深入了,我们一般讲观照功夫他得力了,有得定了,得到禅定了。所以,多分兼得诸余好相,多分就是会比较多的,大部分他会兼得这个好相,见到瑞相。 “上至心者,即是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萨现身说法,故得究竟不退也”。上至心就是相应至心,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就是相似即佛最初相应的这个心,也就是最起码要断烦恼。断烦恼起码像圆教菩萨初信位,小乘初果须陀洹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个是相似初心,最起码要断见惑的烦恼,这入了相似即佛,还不是真正佛,还在十法界里面。最少要相似初心才能感菩萨现身说法,这个时候能跟地藏菩萨,其他你念任何一尊诸佛菩萨都一样的,就能感应诸佛菩萨现身给你说法。譬如说我们修净土法门,你见到阿弥陀佛给你说法,见到观音菩萨给我们说法。所以见到佛菩萨给我们说法,我们就能得到究竟不退,得不退转,现在这一生就得不退转,这功夫就高了,这上至心功夫就高了。 “然应之冥显亦不须论,但必第三至心,方证不退。则前二种虽获善相,急须修行禅定智慧,令与二观相应可矣。不然,故业虽灭,新业还生,亦可惧也”。蕅益祖师后面这个注解再给我们说明,必须要得到第三至心才证得不退转,前面两种至心虽然得到善相,但是还没有得到不退,还是会退,所以必须修行禅定智慧。《占察经》修两种观道,要再把这个境界提升,提升到不退,这个是讲我们一般通途修行的法门。我们修净土法门,有前面那两种我们就可以把握往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了,我们只要能够做到前面讲的一心系想不乱,我们带业往生就没问题了,这是最起码的。这个至心,我们以经解经,以其他的经讲得比较详细的来解释这一段,这两个字。我们对於至心有一个概念,不至於含糊笼统的念过去。至心,我都很至心!恐怕念到最后没有达到经上讲的效果,又再怪佛菩萨不灵,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搞懂,没有深入。 其他相关文章

什么叫至心?至心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叫至心?

2. 什么叫至心?至心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叫至心?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摘录 什么叫至心?我很至心在念,很认真在念,这样是不是叫至心?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是不是至心在念?这就是我们要深入去理解的地方。至心这两个字,我们在很多大乘经都会看到,包括《地藏经》,很多大乘经典我们都会看到这两个字。怎么样才叫至心?它的标准在哪里?以前我也一直去查这些经,后来我看到《占察善恶业报经》,它把至心解释是最详细的。此地我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佛解释至心,《占察经》是佛请地藏菩萨讲的,我把这个经文念一念,“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这是《占察经》的一段经文。占察轮相要占到善相,要至心。坚净信菩萨代替我们问地藏菩萨,请问地藏菩萨说:菩萨,你讲至心差别到底有几种?什么样叫至心?有什么差别?何等至心,就是哪一个等级的至心才能得到善相? 我看到这个经文正是我要找的答案,下面地藏菩萨就回答了:“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地藏菩萨回答坚净信菩萨,至心大略讲起来有两种,第一种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初始学习就是我们刚开始在学习,求愿就是大家很恳切的,这个愿望很恳切的,求愿,开始在学习,这个是求愿至心。就像我们现在一听闻经上讲的,我们就发愿很认真的来念佛菩萨的圣号。第二种是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这第二种至心才能获得善相,也就是说,第二种至心它的效果才会现前。第一种至心还没有感应,第二种就有了。 第二种至心又有三种差别,分下中上三种至心。“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这是第一种,第一种叫一心,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一心不乱。什么叫一心不乱?系想不乱,心住了了。想就是妄想掺不进来,你这句佛号已经能够伏住烦恼妄想,你一起心动念就是佛号,除了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观音菩萨,其他什么念头都没有,空空洞洞的,都不乱了,这是一心不乱,这是第一种,一心。“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第二种至心叫做勇猛心,这个勇猛心专求不懈,就是不懈怠,他不顾身命,拼了命在念的。但是这个勇猛心,现代的人有一些人去念佛,你不能说他不勇猛,真的很勇猛,我都自叹不如,念了几天几夜他还不睡觉的,但是念到最后好像也没有达到经典上讲的这些效果。我出家二十七年,今年第二十七年,看到这些同修当中在家、出家的,也看过很多例子,看他很勇猛,有的人很勇猛,出了问题着魔的也有,着魔发狂;有的人他很勇猛的念,愈念烦恼习气愈增长。 过去在华藏图书馆念佛,有些开计程车的居士,他们当时听老和尚讲经,开始念一天一夜的,一日一夜的,二十四小时念佛。他们真的很发心,原来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借场地,后来又到树林光明寺去跟煜明老法师借寺院,念一天一夜的,大家也念得很法喜,后来又增加到两天一夜的。后来一位许秋雄居士,有一次他跟我讲,他念三天两夜,晚上还去开清洁车,精神很好。我说你们真不简单,很勇猛。但是后来在四、五年前,这个许居士跳楼自杀了。这个真的让我感到很意外,我说这个念的功夫这么好,念了这么久,怎么会这样?有什么事情让他想不开?这个我也很纳闷。后来再听老和尚讲经,自己再去看经典,学习经教,发现很勇猛的念佛,他初发心的心态不对,用心用错了,所以正面的效果没有现前,负面的效果现前了。负面效果就是增长烦恼,愈念愈我慢,愈瞧不起人,觉得大家都不如他,他功夫这么好,你们一个一个功夫都不如我。这个我在同修当中看很多,他功夫愈高,他那个烦恼同步的增长,到最后烦恼比那个功夫更高。这就是错用了心,他那个心态不对。 这个心态不对,也是江味农老居士讲的,不懂得观照。不懂得观照,你自己有一些偏差错误的心态出现,你没有发现。你没有发现,以为是对的,然后就这样发展下去,到最后就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念这句佛号,你跟菩提心相应的去念,那一定达到经上讲的效果。你跟烦恼心相应的心所去念,那你念到最后,真的就像灌顶大师讲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的,也有。那是不是念佛这个方法有问题?不是念佛方法有问题,我们用心用错了。经上明明给我们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是发烦恼心,一向专念,那当然就是不但念佛没有成佛,还念到地狱去,这个也是很冤枉的。所以这些关键性的经文,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不然你冒然的去用功,听到至心、勇猛精进,大家来拼。拼什么?你要拼去哪里?……不顾身命,这个一定是跟了生死这个菩提心相应的心,相应的善心所你去念,那就会达到这个效果。不然,你看到人家不顾身命,你也不顾身命,人家念三天见到阿弥陀佛,你念三天可能见到一些妖魔鬼怪来了,你的心态不对,用心用错了。 第三种,“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第三种是最高的,深心,深心就是於法相应,究竟不退。深心就是相应,断烦恼,甚至破无明,与法就相应了。我们看《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就是开悟了,跟这个相应,跟法相应,这是最高的。“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这个至心,你不能得下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乱,好像我们讲功夫成片,你没有达到这个功夫,就见不到这个善相,见不到这个瑞相。 蕅益祖师对至心也有注解,我们也大概讲一下:“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离散动,未伏障种,乃名字初心,故未能获清净轮相”。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求愿就是说有这个愿望,开始在学习这个至心,但是我们这个心还没有离开散乱妄动,这个妄念还伏不住,控制不住,好像我们念佛妄念还止不住。乃名字初心,这个名字就是天台宗把佛分为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名字位初心,初心就是刚开始,我们现在刚开始在学习,在念这个佛号,你还没有伏烦恼,就是我们老和尚常讲,你烦恼还伏不住。烦恼伏不住,我们往生没把握,要看临命终运气好不好,临命终运气好,遇到善知识大家助念,有可能会往生;如果临命终业障现前,往生还是有障碍。所以这个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这个不能得善相。这就说这个至心还不及格,讲这样大家就比较容易明白,还不及格。 “第二种,中下至心者,即是摄意专精,能得欲界细住,或是初随喜品,或是名字后心,故亦可得清净轮相,多是冥益”。第二种至心有下中上三种,下至心就是最低的,最低的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乱,心住了了。每一种它的功夫层次也是有等差的,这是讲个大类。摄意专精,意就是意根,你的意根收摄了,你很专精的定在这句佛号上,这句佛号一提起来,所有妄念就伏住了。能得欲界细住,欲界就是我们在欲界天,三界里面欲界天第三层天以上的,欲界未到定,有相似禅定的功夫,但是还没有达到色界禅定的标准,这个欲界。或是初随喜品,这是天台的随喜品,天台宗《教观纲宗》里面讲的,功夫的一个层次。或是名字后心,名字即佛,刚才讲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他是名字初心,初就是刚开始,后心就是他后面功夫深入了,我们一般讲达到功夫成片,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所以他也可以得到清净轮相。但是多是冥益,冥就是感应还不是很明显,暗中感应。 “中至心者,即是成就勇猛,须在观行后心,多分兼得诸余好相”。中至心就是第二个,成就勇猛,他勇猛精进成就了,这个必须是在观行后心。观行已经是观行即佛了,前面是名字即,名字即后心,这里是进入观行,而且是观行的后心了。就是观行位他功夫已经很深入了,我们一般讲观照功夫他得力了,有得定了,得到禅定了。所以,多分兼得诸余好相,多分就是会比较多的,大部分他会兼得这个好相,见到瑞相。 “上至心者,即是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萨现身说法,故得究竟不退也”。上至心就是相应至心,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就是相似即佛最初相应的这个心,也就是最起码要断烦恼。断烦恼起码像圆教菩萨初信位,小乘初果须陀洹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个是相似初心,最起码要断见惑的烦恼,这入了相似即佛,还不是真正佛,还在十法界里面。最少要相似初心才能感菩萨现身说法,这个时候能跟地藏菩萨,其他你念任何一尊诸佛菩萨都一样的,就能感应诸佛菩萨现身给你说法。譬如说我们修净土法门,你见到阿弥陀佛给你说法,见到观音菩萨给我们说法。所以见到佛菩萨给我们说法,我们就能得到究竟不退,得不退转,现在这一生就得不退转,这功夫就高了,这上至心功夫就高了。 “然应之冥显亦不须论,但必第三至心,方证不退。则前二种虽获善相,急须修行禅定智慧,令与二观相应可矣。不然,故业虽灭,新业还生,亦可惧也”。蕅益祖师后面这个注解再给我们说明,必须要得到第三至心才证得不退转,前面两种至心虽然得到善相,但是还没有得到不退,还是会退,所以必须修行禅定智慧。《占察经》修两种观道,要再把这个境界提升,提升到不退,这个是讲我们一般通途修行的法门。我们修净土法门,有前面那两种我们就可以把握往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了,我们只要能够做到前面讲的一心系想不乱,我们带业往生就没问题了,这是最起码的。这个至心,我们以经解经,以其他的经讲得比较详细的来解释这一段,这两个字。我们对於至心有一个概念,不至於含糊笼统的念过去。至心,我都很至心!恐怕念到最后没有达到经上讲的效果,又再怪佛菩萨不灵,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搞懂,没有深入。 其他相关文章

3. 什么叫至心?至心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叫至心?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摘录 什么叫至心?我很至心在念,很认真在念,这样是不是叫至心?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是不是至心在念?这就是我们要深入去理解的地方。至心这两个字,我们在很多大乘经都会看到,包括《地藏经》,很多大乘经典我们都会看到这两个字。怎么样才叫至心?它的标准在哪里?以前我也一直去查这些经,后来我看到《占察善恶业报经》,它把至心解释是最详细的。此地我引用《占察善恶业报经》,佛解释至心,《占察经》是佛请地藏菩萨讲的,我把这个经文念一念,“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訶萨问地藏菩萨摩訶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这是《占察经》的一段经文。占察轮相要占到善相,要至心。坚净信菩萨代替我们问地藏菩萨,请问地藏菩萨说:菩萨,你讲至心差别到底有几种?什么样叫至心?有什么差别?何等至心,就是哪一个等级的至心才能得到善相? 我看到这个经文正是我要找的答案,下面地藏菩萨就回答了:“地藏菩萨摩訶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种差别。”地藏菩萨回答坚净信菩萨,至心大略讲起来有两种,第一种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初始学习就是我们刚开始在学习,求愿就是大家很恳切的,这个愿望很恳切的,求愿,开始在学习,这个是求愿至心。就像我们现在一听闻经上讲的,我们就发愿很认真的来念佛菩萨的圣号。第二种是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这第二种至心才能获得善相,也就是说,第二种至心它的效果才会现前。第一种至心还没有感应,第二种就有了。 第二种至心又有三种差别,分下中上三种至心。“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这是第一种,第一种叫一心,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一心不乱。什么叫一心不乱?系想不乱,心住了了。想就是妄想掺不进来,你这句佛号已经能够伏住烦恼妄想,你一起心动念就是佛号,除了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观音菩萨,其他什么念头都没有,空空洞洞的,都不乱了,这是一心不乱,这是第一种,一心。“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第二种至心叫做勇猛心,这个勇猛心专求不懈,就是不懈怠,他不顾身命,拼了命在念的。但是这个勇猛心,现代的人有一些人去念佛,你不能说他不勇猛,真的很勇猛,我都自嘆不如,念了几天几夜他还不睡觉的,但是念到最后好像也没有达到经典上讲的这些效果。我出家二十七年,今年第二十七年,看到这些同修当中在家、出家的,也看过很多例子,看他很勇猛,有的人很勇猛,出了问题着魔的也有,着魔发狂;有的人他很勇猛的念,愈念烦恼习气愈增长。 过去在华藏图书馆念佛,有些开计程车的居士,他们当时听老和尚讲经,开始念一天一夜的,一日一夜的,二十四小时念佛。他们真的很发心,原来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借场地,后来又到树林光明寺去跟煜明老法师借寺院,念一天一夜的,大家也念得很法喜,后来又增加到两天一夜的。后来一位许秋雄居士,有一次他跟我讲,他念三天两夜,晚上还去开清洁车,精神很好。我说你们真不简单,很勇猛。但是后来在四、五年前,这个许居士跳楼自杀了。这个真的让我感到很意外,我说这个念的功夫这么好,念了这么久,怎么会这样?有什么事情让他想不开?这个我也很纳闷。后来再听老和尚讲经,自己再去看经典,学习经教,发现很勇猛的念佛,他初发心的心态不对,用心用错了,所以正面的效果没有现前,负面的效果现前了。负面效果就是增长烦恼,愈念愈我慢,愈瞧不起人,觉得大家都不如他,他功夫这么好,你们一个一个功夫都不如我。这个我在同修当中看很多,他功夫愈高,他那个烦恼同步的增长,到最后烦恼比那个功夫更高。这就是错用了心,他那个心态不对。 这个心态不对,也是江味农老居士讲的,不懂得观照。不懂得观照,你自己有一些偏差错误的心态出现,你没有发现。你没有发现,以为是对的,然后就这样发展下去,到最后就这样一个结果。我们念这句佛号,你跟菩提心相应的去念,那一定达到经上讲的效果。你跟烦恼心相应的心所去念,那你念到最后,真的就像灌顶大师讲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的,也有。那是不是念佛这个方法有问题?不是念佛方法有问题,我们用心用错了。经上明明给我们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是发烦恼心,一向专念,那当然就是不但念佛没有成佛,还念到地狱去,这个也是很冤枉的。所以这些关键性的经文,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不然你冒然的去用功,听到至心、勇猛精进,大家来拼。拼什么?你要拼去哪里?……不顾身命,这个一定是跟了生死这个菩提心相应的心,相应的善心所你去念,那就会达到这个效果。不然,你看到人家不顾身命,你也不顾身命,人家念三天见到阿弥陀佛,你念三天可能见到一些妖魔鬼怪来了,你的心态不对,用心用错了。 第三种,“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第三种是最高的,深心,深心就是於法相应,究竟不退。深心就是相应,断烦恼,甚至破无明,与法就相应了。我们看《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深心就是开悟了,跟这个相应,跟法相应,这是最高的。“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这个至心,你不能得下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乱,好像我们讲功夫成片,你没有达到这个功夫,就见不到这个善相,见不到这个瑞相。 蕅益祖师对至心也有註解,我们也大概讲一下:“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离散动,未伏障种,乃名字初心,故未能获清净轮相”。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求愿就是说有这个愿望,开始在学习这个至心,但是我们这个心还没有离开散乱妄动,这个妄念还伏不住,控制不住,好像我们念佛妄念还止不住。乃名字初心,这个名字就是天台宗把佛分为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名字位初心,初心就是刚开始,我们现在刚开始在学习,在念这个佛号,你还没有伏烦恼,就是我们老和尚常讲,你烦恼还伏不住。烦恼伏不住,我们往生没把握,要看临命终运气好不好,临命终运气好,遇到善知识大家助念,有可能会往生;如果临命终业障现前,往生还是有障碍。所以这个是初始学习求愿至心,这个不能得善相。这就说这个至心还不及格,讲这样大家就比较容易明白,还不及格。 “第二种,中下至心者,即是摄意专精,能得欲界细住,或是初随喜品,或是名字后心,故亦可得清净轮相,多是冥益”。第二种至心有下中上三种,下至心就是最低的,最低的至心就是一心系想不乱,心住了了。每一种它的功夫层次也是有等差的,这是讲个大类。摄意专精,意就是意根,你的意根收摄了,你很专精的定在这句佛号上,这句佛号一提起来,所有妄念就伏住了。能得欲界细住,欲界就是我们在欲界天,三界里面欲界天第三层天以上的,欲界未到定,有相似禅定的功夫,但是还没有达到色界禅定的标准,这个欲界。或是初随喜品,这是天台的随喜品,天台宗《教观纲宗》里面讲的,功夫的一个层次。或是名字后心,名字即佛,刚才讲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他是名字初心,初就是刚开始,后心就是他后面功夫深入了,我们一般讲达到功夫成片,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所以他也可以得到清净轮相。但是多是冥益,冥就是感应还不是很明显,暗中感应。 “中至心者,即是成就勇猛,须在观行后心,多分兼得诸余好相”。中至心就是第二个,成就勇猛,他勇猛精进成就了,这个必须是在观行后心。观行已经是观行即佛了,前面是名字即,名字即后心,这里是进入观行,而且是观行的后心了。就是观行位他功夫已经很深入了,我们一般讲观照功夫他得力了,有得定了,得到禅定了。所以,多分兼得诸余好相,多分就是会比较多的,大部分他会兼得这个好相,见到瑞相。 “上至心者,即是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萨现身说法,故得究竟不退也”。上至心就是相应至心,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就是相似即佛最初相应的这个心,也就是最起码要断烦恼。断烦恼起码像圆教菩萨初信位,小乘初果须陀洹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个是相似初心,最起码要断见惑的烦恼,这入了相似即佛,还不是真正佛,还在十法界里面。最少要相似初心才能感菩萨现身说法,这个时候能跟地藏菩萨,其他你念任何一尊诸佛菩萨都一样的,就能感应诸佛菩萨现身给你说法。譬如说我们修净土法门,你见到阿弥陀佛给你说法,见到观音菩萨给我们说法。所以见到佛菩萨给我们说法,我们就能得到究竟不退,得不退转,现在这一生就得不退转,这功夫就高了,这上至心功夫就高了。 “然应之冥显亦不须论,但必第三至心,方证不退。则前二种虽获善相,急须修行禅定智慧,令与二观相应可矣。不然,故业虽灭,新业还生,亦可惧也”。蕅益祖师后面这个註解再给我们说明,必须要得到第三至心才证得不退转,前面两种至心虽然得到善相,但是还没有得到不退,还是会退,所以必须修行禅定智慧。《占察经》修两种观道,要再把这个境界提升,提升到不退,这个是讲我们一般通途修行的法门。我们修净土法门,有前面那两种我们就可以把握往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了,我们只要能够做到前面讲的一心系想不乱,我们带业往生就没问题了,这是最起码的。这个至心,我们以经解经,以其他的经讲得比较详细的来解释这一段,这两个字。我们对於至心有一个概念,不至於含糊笼统的念过去。至心,我都很至心!恐怕念到最后没有达到经上讲的效果,又再怪佛菩萨不灵,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搞懂,没有深入。 其他相关文章

什么叫至心?至心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叫至心?

4. 至心是什么意思

至心意思是诚心。
最诚挚之心;诚心。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唐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今且归去习法,如欲见吾,但至心叩石,自当有人应门与你相见。”

句子
1、左室长轴切面发现率最高,最易发现室间隔至心尖部或乳头肌的条束。
2、他由翩翩浊世佳公子至心忧家国天下的醇厚儒者再至寂寂佛门中戒律精严的苦行僧,诗词曲创作显示了他一生文化性格的流变轨迹。
3、将M型取样线置于二尖瓣口左室流入道至心尖获取彩色左室舒张期血流传播图测量FPV。
4、葡萄成功了,人们都相信李老汉入了土,甚至心念她哭一个人民公敌的丧把土改队也惊动了。

5、另外一种示意方式是将双手合十置于三眼前方,低头鞠躬,而后将双手移至心轮处。
6、那些剧烈的高冲击力的抚慰性强的运动,上海保健按摩大多接受着高血压、高血脂、甚至心脏病的困扰。
7、年岁有加,衰颓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心灵。
8、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后试样从表面至心部可分为熔覆区、结合区、热影响区和基体。
9、冠状动脉粥样梗化使管腔狭窄,严重狭窄时由于缺血可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10、珠心细胞只有两层,细胞核大,胞质丰富,内含贮藏物质,至心形胚期逐渐解体。
11、将有伤口的手指举高至心脏以上可以减少出血量。

5. 至心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一)即至诚之心、至极之心。无量寿经卷上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至心发愿,欲生我国」、「至心回向,欲生我国」等句,其中之「至心」即是专心、一心之意。善导之往生礼赞(大四七‧四三九下):「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又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分至心为二:(一)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此第二至心又分为一心、勇猛心、深心等三种。 
   

至心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6. 至心的意思是什么 至心造句 近义词

 至心的意思:   [zhìxīn] 最诚挚之心;诚心。
   至心百科解释:    zhìxīnㄓㄧˋㄒㄧㄣ至心最诚挚之心;诚心。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唐牛僧孺《玄怪录·齐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今且归去习法,如欲见吾,但至心叩石,自当有人应门与你相见。”
   至心的详细解释:   至心 [zhì xīn] 最诚挚之心;诚心。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 昭王 筑台以尊 郭隗 , 隗 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谐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今且归去习法,如欲见吾,但至心叩石,自当有人应门与你相见。”
   至心的近义词:   由衷,诚心,忠心,真心,赤心,诚意  至心造句:    1、福至心灵买了彩券中了头奖,真是好运当头啊!
  2、多读书,多领会,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福至心灵,左右逢源的感觉。
  3、今天你在发奖仪式上的讲话实在太好了,真是福至心灵。
  4、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创造的热情越发蓬勃,新近又取得一项成果,可谓福至心灵,令人称羡。
  5、小李升职后,人也福至心灵,做事变得俐落许多。

7. 至人之心是什么意思?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出自《庄子》〈应帝王篇〉 
译文:修养高尚的“至人”心思就象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从不有所隐藏,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

扩展资料
《应帝王》从第一篇《逍遥游》如何解脱,到怎么样悟道、修道,然后到《大宗师》;由得道的完成,既可以出世,又可以入世。当然,重点偏向于出世,偏向于形而上道,但是它的用,偏向于入世;这就是道家和儒家的不同之处。
帝王代表了治世的圣人,这是中国旧文化,上古最古老的观念,认为足以领导国家天下的人,非有道之士不可。只有有道之士才可以入世应世,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帝王,这与佛家有一个思想是相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至人之心是什么意思?

8. 至人之心是什么意思呢?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出自《庄子》〈应帝王篇〉 
译文:修养高尚的“至人”心思就象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是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从不有所隐藏,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

扩展资料
《应帝王》从第一篇《逍遥游》如何解脱,到怎么样悟道、修道,然后到《大宗师》;由得道的完成,既可以出世,又可以入世。当然,重点偏向于出世,偏向于形而上道,但是它的用,偏向于入世;这就是道家和儒家的不同之处。
帝王代表了治世的圣人,这是中国旧文化,上古最古老的观念,认为足以领导国家天下的人,非有道之士不可。只有有道之士才可以入世应世,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帝王,这与佛家有一个思想是相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