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如何诊治糖尿病的(四)治疗

2024-05-15

1. 中国古代是如何诊治糖尿病的(四)治疗

古代医家在长期与糖尿病做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药物、饮食、运动、精神、针灸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饮食疗法:
  中国最早提出饮食疗法。公元650年唐代医家逊思邈明确指出糖尿病人要忌面、米及水果等。比过去误认为最先知道用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John Rollo约早千余年。唐代孙思邈是世界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鼻祖,《千金要方》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食既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安疾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并认为医者应当懂得怎样使患者去调养饮食:“夫医者,当需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强调指出糖尿病有三禁,
消渴“疗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而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也不可救,深思慎之。  
2. ”运动疗法:
中国最早提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
。公元610年隋朝太医博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提出糖尿病人应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指出消渴病人应该进行导引,导引后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这比过去误认为在世界上最先提出糖尿病体育疗法的John Brown要早千余年。如《外台秘要》云:“解衣赕卧,伸腰直少腹,五息止,引肾,去消渴
,利阴阳。解衣者,使无坚碍;赕卧者无外想,使气易行;伸腰者,使肾无逼蹙;……使气满少腹者,摄腹牵气,使无息即止之;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渴枯搞病;利阴阳者,饶气力也”。王焘也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运动锻炼:“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也,也不可强所不能堪耳”;又说糖尿病患者“不得每夜食,食必即需行步,食稍畅而坐卧”。这些为我国古代运动疗法的理论  
3.精神疗法:七情六欲过度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调养情志在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故《景岳全书》说糖尿病患者:“初觉燥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不治可瘳;若一毫不谨,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也记载:“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则病愈而可复作;能从此三者,
消渴也不足忧矣”。
消渴病的教育概念及有关康复问题,在我国一千年前即被认识和提出。最早告诉人们消渴病人应注意体育运动的是隋代的巢元方,他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唐王焘亦云:消渴“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
4.教育疗法:孙思邈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教育问题,其曰:“消渴病人,治之愈否,属在患,倘能如方节慎,旬日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又云:“凡医治病……须使有病者知之为要”。 而且要让患者“家家自学,人人自晓”。这些思想和措施即使今天看来也是相当科学先进的。《景岳全书》也曰:凡消渴病人“初觉烦躁渴,便当清心寡欲,薄滋味,减思虑,则治可瘳,若有一毫不慎,纵有名医良剂,则必不能有生矣。”

中国古代是如何诊治糖尿病的(四)治疗

2. 古代糖尿病患者怎么治疗的?

1.运动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运动能促进肌糖原和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
运动能减少胰岛素消耗量;
运动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运动治疗的原则
长期坚持。运动是消耗能量的过程,血糖在运动中可以被增加利用,如果运动坚持就好像食不定量、不定时一样,对身体有害。所以,运动治疗必须终身坚持;
方案个体化。运动的项目和运动量要个体化,应适合自己的体适能。
3.运动治疗的安全性
运动强度和时间超出身体承受能力;
糖尿病病情较严重时,不适合过量的运动。
4.制定运动处方
运动种类:步行、慢跑、游泳、划船、功率自行车、有氧体操等;
运动强度:一般采用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50%-70%较为适宜;
运动的时间和频度:>=150min/周,最好每天坚持运动,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运动时机选择在餐后30-60min左右开始为好,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出现低血糖;制定运动处方前,应对患者做全面的健康评价,排除运动禁忌,以保证安全;运动中遇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征询医生或健康管理师排除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运动前后可检测血压、心率、血糖等,以确定运动量是否影响身体健康;运动时穿的衣服、鞋、袜舒适、透气,最好用棉制品,既要起保护作用,又要小心着凉;尽量避免在烈日、寒冷、烟雾、灰尘过多的环境下运动;随身携带巧克力或饼干,以备低血糖时应用;应当结伴运动,要求随身携带糖尿病卡。

3. 古代哪些名人有糖尿病??


古代哪些名人有糖尿病??

4. 古代说的消渴症是糖尿病吗?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中国经典医书——《黄帝内经》依据不同的病机、主证分别谓之“消渴”、“消瘅”、“肺消”、“鬲消”、“消中”等。古医书《说文解字病疏下》解释:“消,欲饮也。”《古代疾病候疏义》解释:“……津液消渴,故欲得水也。”名之为消渴病,多尿为其特征:“其人一日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汉代张仲景《金匾》载有:“渴欲饮水不止,”“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又说:“消谷饮食,大便必坚,小便必数。”李杲《兰室秘藏》说消渴:“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大便闭涩,干燥硬结。”又说“能食而瘦”这些记载与糖尿病的症状相似。故历代医家一直把糖尿病称为消渴病。 中医将糖尿病(消渴病)的“三多”,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采纳哦

5. 古代的人是怎么治了糖尿病的?光吃中药吗?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怎么还是 治不好呢?哎,这个病真的很烦人啊。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两季,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有时招苍蝇。
治疗方面,也是多管齐下,主要手段有中药汤剂,刮痧,针灸等方法,而且还流下了很多的药方。比如:
1.党参百合煲鸡汤去骨鸡肉三两,党参5克,百合10克,干山药5克,罗汉果5克,大枣三枚。以浓鸡汤将诸料浸没,盛于盅碗内,置水锅中隔碗蒸熟,一小时左右就可食。
2.百合秋梨罗汉羹百合10克,秋梨一个,罗汉果去壳取肉10克。将梨削皮去心,将百合、罗汉果肉纳入其中,至于盅碗内,在碗中加适量清水,放入锅中隔碗蒸煮45分钟。
3.秋柿炒鸡丁秋柿红软熟透者1个,鸡肉切丁4两,葱、姜、盐等调味料少许。鸡丁白水焯熟,柿去皮取浆,与鸡丁入锅同炒,据个人口味加其余佐料,翻炒数遍起锅可食。
4.菠菜粥(《本草纲目》):菠菜100~150g,粳米50g,煮粥食用。适用于糖尿病阴虚化热型。便溏腹泻者禁服。 
5.芹菜粥(《本草纲目》):新鲜芹菜60~100g切碎,粳米100g,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6.白萝卜汁(《食医心镜》):白萝卜1000g,洗净捣烂,纱布包绞汁,每次50mL,每日3次。 
7.鲜李汁(《泉州本草》):鲜熟李子适量,切碎绞汁,每次1汤匙,一日3次。
现代医学比古代要进步许多,所以治病不要迷信于古方,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尤其是食疗。平时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控制饮食,争取把病情控制住就好。我身边许多糖尿病患者,病史在30年以上的好多,但是生活的很好。

古代的人是怎么治了糖尿病的?光吃中药吗?现在医学这么发达怎么还是 治不好呢?哎,这个病真的很烦人啊。

6. 糖尿病中医治疗:古人为何能治愈糖尿病?糖尿病和消渴有何关系?

 众所周知,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体系方面截然不同,这就导致了同一种疾病中西医认识的不同。以糖尿病为例,这是一个标准的西医术语,而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却以疾病症状和表现上为主,自《黄帝内经》首载消渴后,消渴其症与糖尿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张锡纯提出糖尿病以消渴论治,目前许多医家将消渴与糖尿病等同进行辨病论治。消渴和消渴病也被看作是古人认知糖尿病的中医病名。
      首先我们从字面意思理解,“消渴”是一个广义词,一词多义。从症状上看,渴其意为口渴,从病理病机上来看,消指津液耗伤所致的消耗性疾病,作为病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消渴包含狭义消渴、消中和肾消,根据《古今录验》记载消渴病为 口渴多饮,尿数而甜 ;消中为 善食不渴,尿少而数且似有油 ;肾消为渴 不能饮水、尿频、腿肿和阴痿弱 。
   汉代以后,消渴多为狭义的消渴病,,指由外感病邪、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因素引起,以口 渴多饮、善食易饥、身体瘦削和多尿或尿有甜味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正如前面提到,糖尿病与消渴病临床症状确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一致。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形瘦、多尿、尿有甜味为主症。现代医学上的2 型糖尿病前期以实证为主,多表现为形体肥胖、口黏腻、口甜、脉滑、排便不爽、饥不欲食等,其病机多为“脾气滞缓,运化失常”,与“脾瘅”相关。糖尿病期症状主要为口渴、善饥、消瘦、尿多等,热盛伤津、久则化火出现“三多一少”变为消渴,与“消中、肾燥、鬲消、消渴”相关,“消渴”期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此期与以“三多一少”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症状类似。
      治疗糖尿病可源于消渴病,但应打破消渴病的诊疗思路,考虑性别、年龄、体质、工作、 社会 环境、自然环境、季节、心理因素等对糖尿病的影响,根据糖尿病每一阶段表现于外的症结合微观指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观角度辨病辨证,确定其相应的理法方药。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能治愈糖尿病,因为消渴的症状消除后古人以为消渴就痊愈了,因此就有了中医治愈糖尿病的噱头,其实这是古人的一种错误认知罢了:症状消除就意味着疾病痊愈。目前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无法做到根治糖尿病。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承认,中医古籍对消渴病有着丰富的认识,这和现代医学上的糖尿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完全可以参考辨证论治。然而由于糖尿病有一型和二型之分,且两者存在显著的区别,因此在辨证论治上更要注重区分两者的不同。在中医药诊治糖尿病的过程中,随着时代变迁,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主动 探索 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策略的制定。

7. 看古人如何用饮食治疗糖尿肾病求解答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糖尿病人三慎:一慎饮酒、慎二房事、三慎咸食及面。唐代的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治疗相当重视。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饮食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这是虽没有明确提出糖尿病的概念,但指出了饮食肥甘,造成中满内热是糖尿病的病因病机。那么古人是如何利用饮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呢? 下面就介绍古人提出一些治疗糖尿病药膳,供广大患者参考: 1、三豆饮:绿豆 100g,黑豆 50g,赤小豆 50g,煎汤服用; 2、猪胰子 1 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 9g,每日 2 次; 3、苦瓜炒肉:鲜苦瓜 100g,瘦猪肉 50g,武火炒后食用等等。 除了饮食治疗糖尿病肾病外,古人还主张运动以抑制病情发展。《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 看来在几千年前的古人都已经相当重视糖尿肾病的饮食治疗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要重视自身的饮食情况,合理利用饮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看古人如何用饮食治疗糖尿肾病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