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利工程这么强,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严重的汛情?

2024-05-06

1. 中国的水利工程这么强,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严重的汛情?

长江中游,以武汉为中心,上至洞庭湖口城陵矶,下至鄱阳湖口九江,是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区域,也是华中精华,交通、工业、经济核心。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这一段又是中游最脆弱的地方,在新中国成立前的300年中,荆江大堤汛期溃决过34次。
大多数人想象不到,新中国治理长江,最先修的不是干流堤坝,更不是拦江水坝,而是一座分洪工程。







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开工,30余万军民用75天就建成了第一期主体工程。
1954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先后3次开闸分洪。
所谓洪水,对我们有威胁的是其实是洪峰,用不太严密的语言形容也就是单位时间来水太多了,超过河道、水库的承载力。
典型例子:7月7日歙县洪水导致高考首日科目取消,但是第二天就退水,起码县城交通条件能考试了,这就是“峰”。
而各类水利工程的防汛功能,要么是削峰(水库多存一点),
要么是强化下泄能力(如淮河的第二入海通道),
要么是强化河道承载能力(加高加强堤坝,原来河道水位最多10米,现在15米,大家算算截面积大了多少,单位时间过流能力大了多少,刚刚高考完,看看自己还会算不),
最后一招就是滞洪、分洪。
说白了就是,先找一个原本不是河道,不是湖泊、原本也住着人、种着地的地方,把洪水放进去,分担主河道压力。

中国的水利工程这么强,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严重的汛情?

2. 中国的水利工程很强,造成旱涝情危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降雨时间分配不均。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这样的气候类型本就会导致降雨不均匀,易发生旱涝灾害。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降雨分配不均的现象,自1961年至2019年我国全年的总降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全年的降雨天数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样自然就会出现局部时间降水量变大的现象,即大暴雨的出现,从1961年开始,我国极端强降水时间呈增加趋势,尤其是今年6月份以来,许多地方(如重庆)遇到了五六十年不遇的罕见暴雨,中国气象台连续四十天发布暴雨预警,随后可能还会有更大暴雨,这就导致了洪灾的发生;另一方面,降雨天数减少,会使旱灾发生的可能性变大。尽管中国的水利工程日益完善,但仍无法完全弥补天然气候带来的危害。
降水地域分配不均。我国东部流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而西部则盛行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类型的不同导致在不同地域的全年降水量不同,这样的结果使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南方降雨导致洪涝灾害,而北方往往旱情严重。这种降雨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很难通过水利工程得到彻底地改善,因此我国旱涝情危害严重。
自然环境发生改变。据调查显示,我国境内的自然湖泊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大面积的缩减,这些湖都是天然蓄水池,能够很大程度地调节降水和洪水。这些湖泊被填平后,雨季无处排水,旱季缺水,导致旱涝灾害频发。
对气候现象了解不到位。气候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截止到目前,人类对气候现象的认识仍是冰山一角,这就导致降雨来临之前无法准确做出预警,做相应的应急措施,导致灾难发生。

3. 为什么河流流速更快,汛期便于防洪?

当水流流速很平缓时,容易造成沙土堆积,造成河床变高。当汛期时,洪水就容易漫过河岸两边,导致大面积的黄泛区,并且长时间浸泡大坝,导致大坝土质疏松变软,容易引发溃坝。并且大面积的黄泛区,也容易导致疾病的滋生,给防汛造成很大的困扰。而水流速很快时,河床不容易沉积,即使上游突然水量暴增,只要水坝不是豆腐渣工程,能扛过第一波冲击,洪峰就可以很快退走,我们的防汛工作也就更加简单。本人家就在长江大坝外,以前年年被水淹。个人见解,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出,谢谢

为什么河流流速更快,汛期便于防洪?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