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叫"韩军"的,被占领了吗?

2024-05-15

1. 为什么中国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叫"韩军"的,被占领了吗?

韩是华夏古老的姓氏之一,一个LOSER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拿无知当个性出来显摆。

为什么中国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叫"韩军"的,被占领了吗?

2. 韩军是谁?

韩军就是韩大军

3. 全中国有叫韩军名字的有多少人

全国共有 16269 个韩军

北京市(327人)

天津市(295人)

河北省(985人)

山西省(721人)


内蒙古(926人)

辽宁省(1302人)

吉林省(628人)

黑龙江(1039人)


上海市(165人)

江苏省(1333人)

浙江省(256人)

安徽省(1238人)


福建省(27人)

江西省(171人)

山东省(1507人)

河南省(806人)


湖北省(645人)

湖南省(208人)

广东省(98人)

广西(86人)


海南省(90人)

重庆市(121人)

四川省(633人)

贵州省(280人)


云南省(88人)

西藏(0人)

陕西省(648人)

甘肃省(414人)


青海省(532人)

宁夏(216人)

新疆(416人)

其他(68人)

全中国有叫韩军名字的有多少人

4.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收复高丽?

汉族在发展过程中同化了大量的民族,但是,与中国接触最多的朝鲜族却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关于朝鲜的历史有三个版本,一是中国历代史书上记载的朝鲜历史,一是日本历史中记载的朝鲜历史,一是朝鲜人自己的历史。 中国史籍中有“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东夷是华夏民族对东方民族的称呼,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其认定范围也随之更改。从黄帝时期的山东,河南一带,到中国东北,再到日后秦汉时期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朝鲜和韩国认为:现代朝鲜人可能是东夷的一支.朝鲜半岛据说有五千年历史,但是因为缺少直接证据,中国以及日本史学界并不予以承认。朝鲜历史根据传说最远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国。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7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韩国和朝鲜史学家猜想朝鲜人原来是生活在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语系各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北部而衍变而来,从公元前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史称古朝鲜。而在半岛南部由土著部落形成几个部落联盟,沃沮、濊、马韩、辰韩、弁韩。后来马韩统一三韩,称辰国。 
根据传说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后代檀君王俭于今日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传说记载于《三国遗事》之内。 
关于这段朝鲜的太古史与传说中的檀君朝鲜 ,是由朝鲜的传说、中国的古代史书和近代的考古结论得出来的,中日韩朝均对这段历史没有异议。但是,关于以下的历史,中日韩朝的记述就大不相同了。 
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朝鲜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这种记述,日本史界没有异议,但是朝韩历史学家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不过根据朝鲜人自己写的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做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其后代箕准逃至南方,与三韩合流。据说三韩中的“辰韩”便是箕子后代。高丽,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是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但是在朝鲜韩国在其自称5000年的历史中首次独立的时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否认了这段历史。 据此我推断,两周的诸侯没打朝鲜的主意,是因为箕子朝鲜也是一个诸侯国,国力还可能很强,足以自保;加上与中原距离太远,联系不多,因此没人有征服朝鲜的计划。 
根据史记,燕国的将军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这个时期,逃难的六国为寻栖身之地,第二次征服了朝鲜。 
汉四郡与三韩时代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攻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史称“汉四郡”。 
公元前82年,因为古朝鲜人和当地部族的抵抗,废止临屯和真番的两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迁移到辽东。乐浪郡,在朝鲜半岛北部迁移很多次,王莽政权的新朝时乐浪独立,在公元30年东汉(后汉)朝廷收复乐浪郡。 
在东汉末年,辽东的公孙氏(《三国演义》中有公孙渊)分乐浪郡南部设带方郡, 
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的韩人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同时存在伽倻等小国,并且接受南迁的古朝鲜人,包括了卫氏朝鲜的遗民及其他部族的加入。 
这可以算是中原第三次进入朝鲜了。可以推测,朝鲜人的抵抗还是相当强烈的,以至于中央政府废止临屯和真番的两郡。但是,当时中国的中心在关中,这离辽东实在是太远了,因此对朝鲜局势基本算是漠不关心。 
由于汉朝解体,进入三国及后来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大战乱,虽然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过原来汉朝在朝鲜北部的领地,但最终还是因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争夺而逐渐丧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力,于是,在中国东北南部形成了高句丽王国,并逐渐强大,最强盛时曾控制中国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原”汉四郡“地区;与此同时前1世纪中叶,辰国也开始解体。其旧领内出现的新罗、百济开始日渐强盛,公元4世纪,朝鲜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前三国时期” 
这段描述可见,在汉朝覆灭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诸国还是习惯性的控制着北朝鲜。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统治者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控制朝鲜人了,于是,朝鲜前三国时期就开始了。 
百济是由马韩部落发展起来的,新罗是辰韩中一个小部落形成的。百济依靠向中国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贡的方式,从中国吸收文化并向日本传播。 
在日本方面,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弁韩(今庆尚南道)地区的伽倻等政权是当时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鲜半岛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岛三国中的百济为抵御高句丽和新罗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借由日本牵制两国。日本则企图利用此一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势力。由此导致了四世纪时大和朝廷出兵新罗,占领弁韩,设置日本府进行统治。 
512年,百济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让任那四县以补偿被高句丽占领的北部领土。当时的大和朝廷因无力继续统治朝鲜南部地区,不得不答应百济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罗所灭。 
而在朝鲜和韩国方面,很多学者否认当时在朝鲜半岛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们认为在日本列岛上存在着许多被百济,伽倻和新罗统治的小国,在半岛各国相互争雄之时也曾竞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岛各属国的力量。 不过,我倾向于日本人的历史观。原因同上。 
统一新罗时代 
新罗则以向唐朝称臣的条件与新兴的唐朝结盟,高宗在位时,唐朝大军于公元660年联合新罗攻灭百济,又于668年和借道新罗和百济故地南北夹击并攻灭高句丽,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由于出现反抗以及当时唐朝还要防御突厥的威胁,676年唐军从百济故地撤退并将该地转交新罗,新罗最终得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 
新罗935年亡于高丽,新罗时代结束。 
在韩国、朝鲜和日本的历史学家把渤海国历史也纳入朝鲜史范畴,故他们也将此时代称为南北国时代。但中国大陆很多历史学家都反对。 
这一个时期,正是隋唐以倾国之力征伐高句丽的时候。东方最强大的文明在其最强大的时代开始征东,结果隋朝军队死伤百万,并因为这次战争土崩瓦解;唐朝太宗的用兵同样屡遭败绩,直到高宗时期利用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力和新罗的配合进攻,终于再度征服朝鲜。这段时期的用兵可以看作隋唐的统一战争的继续。正如此后北宋不停的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一样,隋唐也只不过是试图收复汉四郡。这个时期的中央政府将朝鲜看作国家的一部分,而不是属国。但是由于突厥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抵抗,中国中央政府终于放弃了对朝鲜的主权,转而承认其属国地位。 
918年,后高句丽的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993年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在抵御契丹和女真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 
这个时期的朝鲜仍处于不断向中原王朝称臣的年代,先是汉族的宋朝,后来是契丹的辽朝和女真的金朝。辽金在击败朝鲜后并不将其吞并,可见此时的中国人业已接受其属国地位,不打算将其纳入版图了。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跨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沙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 
1280年元朝为了进攻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在高丽首都派遣“达鲁花赤”控制高丽国政,高丽国王只能住在江华岛上。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并以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征服一切蒙古人再度征服了朝鲜。但是由于元朝人自居正统,因此在朝鲜设置行省的同时,没有像对待金朝宋朝的皇帝那样废黜高丽国王,并在不久后将这个新行省的权力交给了高丽国王,这就是说元朝承认了其藩属地位——因为这个时候的元朝就要灭亡了。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丽朝贡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进攻原东北元朝属地,但是高丽国内仍然支持蒙古残余势力,但朝内一直都有争论是否应该归顺明朝。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于是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国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称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定都汉阳。此时代被日本称为“李氏朝鲜”,这个名称在多数的历史界一直沿用至今。对此朝鲜和韩国的学者认为应该称朝鲜时代,但此名称很易混淆,少被人接受。 
1401年,太宗开始接受从明朝的册封成为“朝鲜国王”。正式确立与中国保持到近代的属国关系。 
1443年,世宗国王创立朝鲜语字母“训民正音”。 
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率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明朝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此段历史史称“壬辰倭乱”,现代中国称为“万历援朝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国王投降,该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1863年国王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是应之子即位,史称高宗,李是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 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因而发生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是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而向清朝求援。于是,6月6日清朝援军在牙山登陆,而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 
1894年日本进攻驻朝鲜的清军,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这个时期的朝鲜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古朝鲜。中国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已经没有灭亡朝鲜的动机了,相反的是,日本人开始准备要消灭朝鲜了。中国政府多次派兵保卫朝鲜,并在李氏朝鲜灭亡前最动荡的时期在朝驻军。当时的清朝驻朝大臣袁世凯掌握了朝鲜的最高权力,节制朝鲜国王王后及诸大臣,形同太上王。相传在朝鲜行将灭亡之际,李鸿章作为军机处总理大臣与幕僚商议朝鲜局势。有人献言:不如将朝鲜编为行省,纳入版图,以免日本觊觎(当时中日尚未开战,清朝认为日本不是中国对手,不敢攻击中国本土)。李鸿章一声长叹:大清朝也不知有几多气数,朝鲜编为区区一省又怎样呢? 
1895年4月,清军失败,签定《中日马关条约》,同意放弃朝鲜的宗主权,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朝廷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同年,日本暗杀了有反日倾向的明成皇后。 
1896年高宗在俄国支持下称帝登极,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朝鲜改为韩国。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 
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 
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 
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日本统治时期 
日韩合并 日本于1910年8月迫使韩国政府同之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韩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让高宗退位,拥立顺宗。 
临时政府 1919年3月1日,朝鲜半岛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民族语言,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子在今日汉城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引起国民的反抗,并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中国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9年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1942年5月15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 
朝鲜共产党武装 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人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金日成抗日部队曾在1937年占领朝鲜北部的普天堡镇,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 
日占时期的朝鲜,中国已丧失其宗主权。但是,中国却尽了宗主国的义务,先是在甲午一战中浴血保卫,后又在本国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庇护朝鲜的临时政府并为其组建军队。在本国战斗过于艰辛时,中国的土地又成为朝鲜人反抗日本人的战场。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双方爆发朝鲜战争,北朝鲜军期初一路胜利,将南韩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录,朝鲜军面临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这使得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 
这是最近的一次中国人保卫朝鲜的战争。中国以死伤数十万的代价再次拯救了朝鲜,世事变换,中国已不可能再去占领朝鲜,也不可能去做什么宗主国。但是,中国保卫朝鲜的义务尤存,北朝鲜一年从中国领取的给养占到本国所需的60%,这样的政府完全自主不受中国的影响,我看做不到。要不然六方会谈美国也不会如此倚重中国了。同时,美国人迟迟不对朝鲜动手,害怕的不是朝鲜那些行同破铜烂铁的飞机大炮军舰潜艇,而是鸭绿江彼岸的中国。

5. 跪求黄梅戏演员韩军资料

黄梅戏子---韩军(2008-02-11 19:23:51)标签:黄梅戏 韩军 小辞店 韩再芬 娱乐

“对于韩军的名字,真的已没有太多人知道了。”正如这篇回忆录的作者所说,在安徽这个黄梅戏被广为传唱的省份,人们对于韩军的名字也并不熟悉。韩军是个黄梅戏演员,演出时人见人爱。有人评价他是为艺术而生的人,是那种没有人生体会也能因为内心的爱而把戏剧演好的人。韩军留下了很多黄梅戏的作品,像电视剧《半把剪刀》、《小辞店》、《严凤英》,电影《孟姜女》。本文的作者曾经也是一名黄梅戏的演员,她和韩军一起经历了黄梅戏的发展与壮大……

A


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是1966年离逝的,30年后的1996年,我的发小韩军——一个黄梅戏演员也去了,是巧合还是宿命我不得知晓。

噩耗传来时,我的心狂跳,理不清头绪。严凤英老师去世那年我还是个不会说话的毛孩子,当然也就没有缘分与她结识。对严老师我极度崇拜,因为是她将黄梅戏这个民间小调唱响全国,成为全国四大剧种之一,我后来有幸与她的家人结缘,也要感谢媒人——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名段“树上鸟儿成双对”可以与80年代邓丽君的流行歌媲美,是文化之春风在中国大地刚刚回暖的中国流行音乐。那甜美的音乐、朴素的唱词,让你喜欢的身不由己。

写韩军不能不提王冠亚,他是我省的著名编剧,为人低调谦和。王老师非常喜欢韩军,在韩军刚进团时他百般照料,从生活到艺术修养的提升无处不体现他付出的心血。韩军拍摄的影视作品及几出舞台戏,多数是在王冠亚老师帮助下促成的。有一段时间韩军恋爱了,那时的社会之风还比较保守,韩军爱上了一位大他许多岁的女子,爱情选择的叛逆,没人可以理解,但是当时谁也无法说动他改变主意。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天围着韩军转。有天傍晚,王老师带口信让我去他家。一墙之隔几分钟我就到了,韩军也在,看情形他们这样僵持已经很长时间,王老师见我落座后笑眯眯地对我说:“你看看他(指着韩军)这孩子就是不听话,我费好大劲把他找回来,说了一下午也没说动他,你和他聊聊,我去给你们做晚饭。”

这一聊就是一夜。我们从儿时一直聊到当下的理想与抱负,真可以用感天动地来形容当时的热情,当天际泛白时我们带着疲惫,走进了新的一天,一个充满着新的希望的日子。韩军说他坚决与那女子断绝往来,一心工作,个人问题等几年再说。我把结果告诉了王老师,他很高兴,吃着香喷喷的大饼包油条,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可就是在当晚,王老师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的宿舍问韩军在不在。

事后我听说是在环城河小树林处找到韩军的,从那以后王老师对韩军看管的更严,他的爱情也就真的断了。

韩军长的瘦小,不是那样英武的身板,做演员很吃亏。我们虽是同学,平时也很少接触,后来因为工作上的配合才慢慢加深了解。做演员我和他自身的缺陷差不多,做舞台上的2号角色更合适,常常会有不得志的感慨和不快,这使我们之间多了几分惺惺相惜。他塑造角色很有天分,那时的艺术形式没有今天这么丰富,个人的施展选择空间也很小,这制约了他的发展,剧院每年少有的几出戏很难排得上。刚参加工作,剧院为了培养我们这批人,专门成立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三团,王冠亚任团长,有一批人为我们服务,排了《朱门玉碎》、《母老虎上轿》;现代印度戏《逃婚》,我们这些年轻人热情高涨,连春节都不过就去江苏巡演。去时红梅傲雪,回来时已秋果硕硕。大家都得到了充分的舞台实践。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三团从成立到夭折前后也就一年的时间。倘若当年三团一直没有解散,我们这批人的命运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做演员谁不想出名?谁又愿意到了老来再出名,大家没有耐心跑龙套,都想早早出名。演员是个竞争很残酷的职业。当时剧院排戏,首先考虑的是整台戏的效果,其次才会考虑有没有合适你的角色,不像现在很多作品都是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专门为演员量身制作的舞台影视作品。那时创作生产一台戏也没有民间投资,都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很难争取到专项个人资金,只能全部依靠单位的力量,这就让自身条件差些的演员因为没有发挥的一席土地,从而产生了失落和无助。

在大戏面前,我和韩军常常被忽略,也就会在闲暇时一起发牢骚。在艺术的天赋上韩军比我高,常常他的境遇会比我好一些。但是首届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中,他的命运与我的命运一样,我们一边自叹“命苦”,一边也深感自身条件的局限。我虚长几岁,比赛结束后,自认前途渺茫,下决心早早改行,韩军依然坚持在他为之选择的艺术中不肯放弃。不过,就在几年之后,韩军也步我后尘改行做了公务员。哪知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在他改行后半年他就离开了我们。

B


我和韩军认识前后近20年,到今年他离世也已10年。10年的时间,指缝间轻轻流逝,原本是作为“说客”的那一夜,却好像是与他说了今生所有想说却说不尽的话。我们平时最多是几句问候,做搭档因为工作也会说说话但不会很多。他悟性很高,我们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演出时也极少出现差错。他是我合作过同事中,最默契的搭档之一。

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在80年代。当时,从北京来了几位编剧、导演,学校隆重推出观摩《天仙配》,活泼可爱的韩军饰演“董永”,导演、编剧同时看上了他。当时在《天仙配》中我演“四姐”,从那时起我们俩有了合作,导演建议学校给我俩排一出传统小戏《打猪草》,拍成电影作为新闻纪录片在全国电影院上映电影的前面播放。当时全国几乎没有电视,看电影成了大众唯一的娱乐方式(董文华当年一曲《十五的月亮》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电影要是拍成了,其影响不会亚于今天的“超级女声”,拍这样一部电影投资要5万元,最终因为资金的问题电影没有拍成。

但是这出折子戏很快又被上海电视台的周导看上了,拍成了舞台剧在电视中播放,这成了今天我与他最有价值的纪念之一。

到单位工作后参加全国的重大节日晚会我们常常一起去。有一次在上海与演孙悟空而成名的六小龄童的父亲同台献艺,他父亲是绍剧的著名演员,对韩军和我一见如故非常喜欢。为了纪念这次相识,我们三个人还专门去照相馆拍了一张黑白照片。韩军的离世对我影响很大,我一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人放弃对生命的追求?直到今天我还是不能相信他已离去,我去他的坟地看过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舞台上正在演出的一台戏,我是在熟悉环境现场看外景,没有阴阳两重天的分离死别,眼前长满野草的山坡寂静空旷,刹那间我找不到了自己的方向,忘记了自己的来意。面对眼前的荒草与黄土,看不到自己曾经要看的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啊——是一种空落落无知觉的茫然。

C


韩军进团的最初,排演的最有影响的剧目是《孟姜女》舞台剧。《孟姜女》中的范杞良在修筑长城中死去,几年后韩军从高空跃下,躺在了冰凉的水泥地上,至今我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一天,我们在合肥的同学全去了,他脸上的表情很安详。

在这之前,我也去过几次殡仪馆,可送别只有28岁的离人却是人生的第一次。他安安静静躺在葱郁的苍柏之中,只等着最后再见一面他的朋友和亲人们。

韩军从小在艺校学习,因为母亲是学校老师,所以一切生活起居自然不劳他费心,现在要独立门户现实的生活问题摆在他面前,他就要挑起这副担子。韩军善良忠厚、有责任心,他只得放弃艺术调到某银行工作,想过普通人的日子,想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过日子,可这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他就走了。

听王冠亚老师说,严凤英16岁闯安庆城,借头面和行头给她的人,就是韩军的外婆张慧聪。严凤英老师初到安庆16岁,韩军进院工作时也是16岁,看到16岁的韩军,王冠亚老师似又见16岁独闯虎口的严凤英,爱怜之情顿生。

韩军进校时虽只有11岁,却很会演戏,俨然是个戏精。我们三年级时,学校已正式对外售票演出。当时文化活动少,我们的演出非常频繁,天天客满时常还要加座,安庆城没有不知道我们这些孩子的。《天仙配》“路遇”中董永有这样一段词,“我看这位大姐倒还不错,只生得品貌端正,待我又是一片诚心,我若与她成婚倒是一桩美事。”每当韩军说这段台词,台下都会哄堂大笑,特别是说到最后一句,台下笑得前仰后合。

那时人们没有多少文化娱乐生活,谈到男女之爱多是羞羞答答,拉拉手已是很过分的亲昵。11岁1.2米不到的韩军又生得是娃娃脸,本身也是个小娃娃,七仙女比他高半个头,很有点北方人大媳妇小丈夫的味道,他“一个娃娃”在台上议论成人们考虑的婚姻大事,怎不令人捧腹大笑?

在安庆生活的日子,让我知道人们那么痴迷戏曲,有这么多人喜欢黄梅戏,在进艺校之前我只知有京剧、歌剧,从未听说过黄梅戏,也没听过黄梅戏,更不曾在合肥的剧场看过黄梅戏。

韩军的外婆在那个年代给予严凤英老师这样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他们两家的奇缘。谁知这两个家庭在几十年后都在承受同样的痛苦,很长时间张慧聪老人并不知道外孙不在人世了,她女儿一直瞒着她,可是能瞒多久呢?

到韩军这一代,他们家已是几代人从艺。韩军的母亲也是我的老师,我很喜欢她也时常观察她。因为她抽烟,所以我好奇。她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抽烟的女人,这让我知道女人也抽烟,抽烟时还能姿态优美。她平时很安静,话不多,韩军走后她的话更少了,在学校上大课或年级一起排戏她说话总是轻声细语,谁犯了错她会眼睛狠狠看他们,目光仍是慈祥,所以没几个学生真怕她,但也没几个学生在她面前敢放肆。

D


韩军在校时是个人见人爱的人,阳光又健康。他为艺术而生,是那种没有人生体会也能因为内心的爱而演好戏的人。后来到剧院演戏少了,电视剧还是留下了很多作品,如《半把剪刀》、《小辞店》、《严凤英》,电影《孟姜女》。只要领导叫他配音,他从来欣然应允而不谈条件。家庭的陶冶酿就了他很好的艺德。

对于韩军后来的改行,我认为是错误的选择。他和我情况不同,他家几代从艺,艺术已渗透到他的血脉中,就像潘景莉老师的儿子周珊,他母亲是与严凤英老师同时代的人,他的外公是黄梅戏老艺人,周珊进了黄梅剧院后,有一次我问他,你的自身条件也不优越,又是半路出家,想成名并不容易,是不是应该考虑做其他工作。他回答得很干脆——就是喜欢黄梅戏。

舞台上的韩军是成熟的,到目前综合艺术水平很好的小生也没几个年轻人能超过他,他给黄新德配戏演《戏牡丹》中的书童,演王冠亚老师排演的印度戏《逃婚》、《母老虎上轿》中的店小二,还有《审婿招婿》,后来与韩再芬拍的《小辞店》唱做都很好,角色在韩军身上被他全演活了,而他却走了。他是演戏的精灵。

从小到大,韩军都很听话,他性格缺少一些像周珊那样的坚持。

我的同学韩军是个“小人物”。偶然中,我发现中安在线——安徽新闻网,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黄梅戏方面的资料,我看到了很多我不知姓名的年轻演员。我输入韩军的名字,没有他的资料。不甘心继续输入,仍是空白。我看着眼前的电脑发呆,对于韩军,真的已没有太多人知道了。

小人物与大人物的离去,对一个家庭的伤害是一样的。这两个有着缘分的家庭经历着同样的苦难,一个是深深怀念依旧占据着属于她的世界,一个已被抹得干干净净。我把韩军的名字再输进百度网站,结果依然毫无痕迹。

严凤英老师的“死”是对追求人生信仰破灭的抗争,她是用生命的代价告诉世人历史总是要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韩军他是蜜糖中的困惑与痛苦,他的选择是软弱,身为同窗不能帮助他我愧疚。

人们只会记住那些真正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虽然还不老,已被列入安徽文化的一部分被保护起来,它依然还在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黄梅人,还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10月安庆还举行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

E


今天我坐在静静的家中,将往事一幕幕拉近,想着韩军的音容笑貌,能与我共鸣的人还剩几个?在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上,我们也会偶尔谈起韩军,但只一分钟就立即跑题。韩军的艺术生命还没有发出耀眼的灿烂之光,他就走了。他走后我的同学周莉,为韩军竖了一块石碑,以姊相称。韩军是回民,周莉又代表亲人,亲自跳进墓穴丈量尺寸,将他在墓穴中安放妥当。韩军死后很多人去看望他的父母,热心人跑前跑后,希望知道韩军死去的真正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给韩军定位,才是合适妥帖的。周莉的做法令我钦佩,在社会大环境中多一个演员、少一个演员无关痛痒,对我们这些发小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

只有和周莉在一起饮茶时谈到韩军,我们的伤感才是真实又久远,提起话头我俩就沉默了,说什么呢,不能用一二句简单的语言就能去评说他选择的对错。

祭悼那天,我和周莉在指定焚烧衣物的池子边,将一个个花圈,还有韩军的旧衣物,一件件地放进去慢慢地烧,天渐渐地暗下来,周边越来越静,我俩蹲累了,一屁股坐在水泥地上,看着眼前跳跃的火苗,将池中的衣物一点点地舔光。火苗的背后不断闪动着韩军的笑脸,他优美的唱腔在耳边回响:“小子本姓金呀,呀子依子呀,小毛是我名,依荷呀。天天要看笋那,嗬啥,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呀子依,依子呀荷啥,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我们俩看着他与他打招呼,笑道:“再见面要等50年。”


祥见 http://www.hf365.com/epublish/gb/paper2/20061101/class000200009/hwz796323.htm

跪求黄梅戏演员韩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