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产品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4-05-19

1. 寿险产品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疫情爆发后,让我们对于社会保障行业也有了一定的新思考,也让人们对商业保险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有了新的期待。只有不断改革和突破,寿险业才能真正发挥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福利的作用。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国际保险业发展历程表明,迈上这个台阶后,居民对保险业的潜在需求将会全面迸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商业保险在建设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要求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扩大产品范围,成为国家医保改革的重要抓手。寿险行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我国将无可避免地进入到社会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的进程中,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带来的主要矛盾是养老保障的供不应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商业养老保险来扭转日趋严峻的养老形势。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寿险的保险密度约为159美元,而日本、英国超过900美元,美国、瑞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更是超过2000美元。可见,我国人寿保险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寿险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通过对寿险行业进行一定的约束,引导行业回归保险的本源,追求有价值、有温度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超3.3万亿元,其中健康险保费8173亿元,占比24.5%,近十年年化复合增长率25.4%,其中重疾险占比近60%。重疾险为代表的健康险仍是未来寿险市场的主要产品形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立“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的一站式健康生态系统,有助于险企提升客户粘度,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摘要】
寿险产品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提问】
疫情爆发后,让我们对于社会保障行业也有了一定的新思考,也让人们对商业保险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有了新的期待。只有不断改革和突破,寿险业才能真正发挥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福利的作用。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国际保险业发展历程表明,迈上这个台阶后,居民对保险业的潜在需求将会全面迸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商业保险在建设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要求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扩大产品范围,成为国家医保改革的重要抓手。寿险行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长期来看,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我国将无可避免地进入到社会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的进程中,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带来的主要矛盾是养老保障的供不应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商业养老保险来扭转日趋严峻的养老形势。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寿险的保险密度约为159美元,而日本、英国超过900美元,美国、瑞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更是超过2000美元。可见,我国人寿保险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寿险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通过对寿险行业进行一定的约束,引导行业回归保险的本源,追求有价值、有温度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超3.3万亿元,其中健康险保费8173亿元,占比24.5%,近十年年化复合增长率25.4%,其中重疾险占比近60%。重疾险为代表的健康险仍是未来寿险市场的主要产品形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立“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的一站式健康生态系统,有助于险企提升客户粘度,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回答】
保险+健康管理”模式正成为行业新标配,越来越多的险企开始深耕这一新赛道。互联网医疗生态圈推动下的健康管理是被严重低估的重要趋势之一,其发展可能改变保险行业过去“销售驱动”的模式,逐步升级为 “销售+服务共重”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保险公司的增长驱动力。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人民健康需求不断上升,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如果以2012年-2017年间保费收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8%为依据,到2022年人寿保险市场规模将超越10000亿元。【回答】

寿险产品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 中国寿险行业研究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综述
1.1 人寿保险的相关概述
1.1.1 人寿保险行业的定义
1.1.2 人寿保险行业特点
1.1.3 人寿保险行业的细分
1.1.4 人寿保险的常用条款
1.1.5 人寿保险在保险行业中的地位
1.2 人寿保险盈利影响因素
1.2.1 死差影响因素分析
1.2.2 费差影响因素分析
1.2.3 利差影响因素分析
1.3 人寿保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1.3.1 寿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薪酬状况
(2)保险人员状况
1.3.2 寿险行业员工流动性分析
(1)行业人员流动性状况
(2)行业人员高流动性影响因素
第2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环境分析
2.1 人寿保险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1.1 寿险行业政策分析
(1)寿险政策汇总
(2)对寿险企业业务的影响
2.1.2 中国体制制度改革
(1)养老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2)教育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3)医疗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2.2 人寿保险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2.1 我国经济增长情况
2.2.2 寿险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分析
2.2.3 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分析
2.2.4 居民消费结构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2.2.5 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
2.2.6 经济环境对寿险企业的影响分析
2.3 人寿保险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3.1 人口结构情况分析
2.3.2 家庭小型化趋势分析
2.3.3 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
2.3.4 人口红利期分析
2.3.5 2020-2050年人口结构预测
(1)城乡人口结构预测
(2)年龄结构预测
第3章: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对比
3.1 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3.1.1 全球人寿保险市场
(1)全球寿险行业发展简述
(2)全球寿险市场深度及密度对比
(3)全球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1.2 全球主要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1)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2)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发展历程分析
3.2 中日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3.2.1 日本寿险业发展规模
3.2.2 日本经济与行业相关性
3.2.3 中日寿险发展进程对比
3.2.4 中日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对比
3.2.5 中日营销员体制对比
(1)组织形式
(2)资格与晋升
(3)工资体系特点
(4)教育体系特点
(5)营销员制度的监管体制
3.3 中美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3.3.1 美国寿险行业发展规模
3.3.2 美国寿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3.3.3 中美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3.4 中韩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3.4.1 韩国寿险行业发展情况
3.4.2 韩国寿险行业经营分析
3.4.3 中韩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3.5 发达国家寿险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人寿保险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4.1.1 寿险产品结构综述
4.1.2 传统寿险产品分析
4.1.3 新型寿险产品分析
(1)分红保险产品分析
(2)万能险产品分析
(3)投资连接保险产品分析
4.1.4 变额年金保险产品分析
4.1.5 团体寿险产品分析
(1)当前团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团险渠道的未来
4.2 寿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分析
4.2.1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1)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2)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特点分析
4.2.2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4.2.3 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规模
(1)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分析
(2)法人受托机构运行分析
(3)投资管理机构运作分析
4.2.4 养老险企企业年金业务竞争格局
4.2.5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远景前瞻
4.3 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4.3.1 企业数量分析
4.3.2 从业人员分析
4.3.3 资产规模分析
4.3.4 保费规模分析
4.3.5 赔付支出分析
4.3.6 经营效益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利润
(2)偿付率分析
(3)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分析
4.4 寿险行业发展程度分析
4.4.1 寿险市场深度与密度分析
(1)定义
(2)发展分析
4.4.2 寿险市场投保率分析
4.5 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4.5.1 寿险企业地区分布分析
4.5.2 寿险保费收入地区分布
4.5.3 寿险赔付支出地区分布
4.6 人寿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4.6.1 保费收入集中度分析
(1)寿险保费收入企业集中度分析
(2)寿险保费收入区域集中度分析
4.6.2 企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4.7 波特五力模型下寿险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4.7.1 竞争强度分析
4.7.2 渠道议价能力分析
4.7.3 潜在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4.7.4 其他替代品威胁分析
4.7.5 需求者议价能力分析
4.7.6 竞争现状总结
第5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5.1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结构分析
5.1.1 寿险保费渠道分布状况分析
5.1.2 寿险销售渠道面临的挑战
(1)营销员收入低,增员困难成行业难题
(2)银行渠道价值贡献低,且短期受阻
(3)专业中介公司增速快,但未成主流
5.1.3 银保渠道与代理渠道对比分析
5.2 人寿保险行业代理人销售渠道分析
5.2.1 寿险代理人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代理人渠道人力成本分析
(2)代理人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5.2.2 寿险代理人营销队伍发展现状分析
(1)寿险营销员佣金收入分析
(2)寿险营销员人均产能分析
(3)寿险营销员人均客户量分析
5.2.3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5.2.4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5.3 人寿保险行业银邮销售渠道分析
5.3.1 寿险银邮销售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银邮保险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银邮保险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5.3.2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利润贡献分析
5.3.3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5.3.4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5.3.5 其他兼业代理机构渠道发展分析
5.4 人寿保险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分析
5.4.1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专业中介公司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5.4.2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5.4.3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5.5 人寿保险行业网络销售渠道分析
5.5.1 网络营销渠道发展现状
(1)网络普及率增长情况
(2)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发展情况分析
(3)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5.5.2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5.5.3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5.6 人寿保险行业其他新型销售渠道分析
5.6.1 电话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趋势
5.6.2 公共媒体营销
5.6.3 保险零售店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前景
5.6.4 交叉销售渠道
5.7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5.7.1 寿险行业目标市场营销选择战略
(1)人寿保险市场细分
(2)人寿保险目标市场战略
(3)人寿保险的市场定位
5.7.2 人寿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1)保险产品策略
(2)保险价格策略
(3)保险分销策略
(4)保险促销策略
第6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市场潜力分析
6.1 寿险行业区域市场总体分析
6.1.1 各省市市场份额分析
6.1.2 各省市保费增长速度
6.2 广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2.1 广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费业务整体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2.2 广东省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6.2.3 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广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广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6.2.4 广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2.5 广东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2.6 广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3 江苏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3.1 江苏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3.2 江苏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3.3 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江苏省寿险市场规模
(2)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江苏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6.3.4 江苏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3.5 江苏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6.3.6 江苏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4 北京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4.1 北京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4.2 北京市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4.3 北京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6.4.4 北京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4.5 北京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5 上海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5.1 上海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5.2 上海市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5.3 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上海市寿险市场规模
(2)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
6.5.4 上海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5.5 上海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6 河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6.1 河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6.2 河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6.3 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6.6.4 河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6.5 河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6.6 河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7 山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7.1 山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7.2 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山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山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6.7.3 山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7.4 山东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7.5 山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8 四川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8.1 四川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8.2 四川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8.3 四川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6.8.4 四川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8.5 四川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8.6 四川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9 河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9.1 河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9.2 河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9.3 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6.9.4 河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6.9.5 河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6.9.6 河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10 浙江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10.1 浙江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10.2 浙江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6.10.3 浙江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6.10.4 浙江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10.5 浙江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6.10.6 浙江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11 福建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11.1 福建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11.2 福建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11.3 福建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6.11.4 福建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11.5 福建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险市场规模
6.11.6 福建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12 江西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12.1 江西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12.2 江西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12.3 江西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6.12.4 江西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12.5 江西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12.6 江西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6.13 海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6.13.1 海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6.13.2 海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6.13.3 海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6.13.4 海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6.13.5 海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6.13.6 海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第7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1 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总体状况分析
7.1.1 2019前三季度年寿险企业保费收入分析
7.1.2 2019前三季度寿险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7.1.3 寿险企业融资分析
7.2 人寿保险行业领先中资企业经营分析
7.2.1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保险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2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3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4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5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6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7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8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分析
7.2.9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10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11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2.12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分析
(5)企业风险控制情况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发展动向分析
7.3 人寿保险行业外资及合资企业经营分析
7.3.1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7.3.2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3.3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7.3.4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7.3.5 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7.3.6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第8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风险及趋势
8.1 人寿保险行业风险管理
8.1.1 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1)定价风险分析
(2)流动性风险分析
(3)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分析
(4)市场风险分析
(5)政策风险分析
8.1.2 寿险纯风险证券化转移
(1)死亡率债券
(2)巨灾死亡率债券
(3)长寿风险债券
8.1.3 风险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1)死亡率相关债券
(2)死亡率风险互换
8.2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8.2.1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竞争力不足
(2)销售渠道面临瓶颈
(3)资本补充渠道狭窄
(4)资产管理能力不强
8.2.2 人寿保险行业问题解决方案
(1)产品竞争力提升方案
(2)寿险销售渠道创新方案
(3)资本补充渠道拓展方案
(4)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提升方案
8.3 人寿保险行业未来竞争格局演变分析
8.3.1 银行系保险公司竞争地位
8.3.2 中小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8.3.3 上市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8.4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发展趋势
8.4.1 寿险营销员转变趋势分析
8.4.2 专业中介公司扩张趋势分析
8.4.3 银行混业经营保险公司趋势分析
8.4.4 寿险行业渠道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8.5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分析
8.5.1 BSC战略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1)BSC评估体系概述
(2)BSC评估体系框架
(3)BSC评估体系特点
8.5.2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案例
(1)公司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局限性
(2)公司实施BSC的战略性绩效考核体系的设想
第9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及前景预测
9.1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9.1.1 寿险行业需求结构预测
9.1.2 寿险行业竞争趋势预测
9.1.3 养老保障形势对寿险业务提升机遇
9.1.4 寿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9.2 人寿保险行业前景预测
9.2.1 分区域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一线城市前景分析
(2)二三线城市前景分析
(3)农村寿险市场前景分析
9.2.2 分企业类型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传统人寿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2)银行系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9.3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建议
9.3.1 薪酬福利优化建议
(1)薪酬福利方面的建议
(2)人才发展战略的建议
(3)员工偏好方面的建议
9.3.2 寿险产品创新建议
(1)改善寿险产品结构
(2)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经营效率
(3)加强寿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偿付能力
(4)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素质,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5)树立良好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品牌形象
9.3.3 寿险渠道创新建议
(1)中间人制度
(2)券商渠道
(3)新型销售渠道
9.3.4 企业竞争策略建议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3. 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希望有所帮助。——摘自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积极发展寿险行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政府应该明确今后10~15年寿险行业的发展目标,包括从宏观上充分发挥寿险行业对社会的保障功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更趋合理等。具体目标的设定可以体现为人均净保费、保险类产品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城镇及农村人口的寿险覆盖率、寿险公司所持资产同其他金融机构所持资产的相对比重等。在明确行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考虑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以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教育市场要想充分挖掘寿险业的潜力,中国政府首先应该考虑对消费者开展普及性教育,让人们了解寿险产品有何价值和作用、如何使用。毫无疑问,包括电视和报纸在内的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中国政府在引导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消费者教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的社保机构还应该尝试与个人直接进行沟通,具体方式可以是向个人寄送年度个人社保状况通知,该通知需阐述个人的社保福利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并且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告知寿险产品如何能够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截然不同,因此教育中国消费者的方法应该有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在城市地区,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应该是向有购买力的大众消费者沟通寿险的价值和用途。在大众消费者内部,又应该进一步做到有针对性,例如重点针对中老年消费者的医疗及退休养老方面的需求、年轻人的保障性需求、广大民工的意外保障和工伤保障需求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农村地区,由于寿险的渗透率较低,人们往往连寿险的基本功能都不了解,因此跟城市地区相比,政府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开展宣传工作。政府可以考虑在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首先教育那些最有可能购买寿险产品的消费者,包括那些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村消费者、失地农民以及乡镇企业的农民等。此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通过正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中国政府应当寻找有效途径,鼓励寿险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并不是指专门服务于农村的贫困人口。事实上,纵观全球100多年的商业寿险历史,无论在城乡,商业寿险公司还从没有在服务最低收入的10%~20%的人群中有过成功的记录。因此,在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的覆盖面主要是指在这一独特市场上挖掘那些力所能及购买商业寿险的消费者的潜力。传统的商业寿险分销渠道在拓展农村及落后地区业务方面面临很多挑战,代理人分销渠道成本、保单维护和服务成本过高,保险公司难以盈利,因而制约了保险公司拓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发展农村业务,需要更具有创新性,而政府的有效推动也是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从国外的案例来看,在农村地区发展寿险业务的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通过监管政策强制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业务、利用非政府组织覆盖农村寿险市场以及建立创新的企业合作业务模式等。在这方面,印度和菲律宾的实践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一方面,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而言还会新增加合规监控成本。从确保寿险行业健康发展和保险公司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些额外的成本是不应该强加给保险公司的。而且,仅靠保险公司单一商业化模式运作来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是远远不够而且很难持久的。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更多的创新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级农村机构和人员帮助推介寿险产品以降低寿险在农村地区销售的渠道成本、减免农村保险业务的税收负担、帮助农民分担部分保费等各种方式推动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各商业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创新,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保险产品、确定适当的目标客户群和价值定位,尝试建立一个有效、盈利的农村业务模式,从而转变寿险企业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单纯履行在农村地区的寿险义务转变为将农村视作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技能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参与管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等。加强监管者的力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当局对于寿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保险监管当局通过认真有效的监管,将有能力确保各个保险服务提供商拥有雄厚的实力,并将保险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和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险企业破产不仅会使大众丧失对该行业的信心,而且由于个人的退休资金储备减损,社会和政府的负担也会加重。同样,加强监管力度还有利于打击不合理、不合法的保险销售活动,而正是这类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有效的监管对于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来说大有裨益,因为它能帮助维护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合优秀保险公司充分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机构,保监会的首要工作是监督寿险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将财力最薄弱、风险最高的保险企业“隔离”起来。其次,保监会还需要加强对产品设计的监管,杜绝过高的收益承诺、不合理的定价和无法兑现的预期回报承诺,并消除让客户费解或对客户不利的保险合同。第三,保监会应提高分销质量,鼓励渠道多元化。事实证明,独立代理人和保险中介机构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准。第四,保监会还应该有效监管某些特定渠道授权销售的产品类型。另外,还应大力倡导行业最佳典范,推动国内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公司竞争,而外国保险公司往往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资产管理、销售和营销、核保等方面具备扎实的技能。此外,随着监管水平的提高,保监会可以根据不同保险公司的技能水平采用基于风险和能力的、更灵活的监管方式。中国的金融服务企业(如中信和平安)正逐步扩大其业务领域,金融产品也在逐步走向整合,要管理好不断整合的金融市场和规模庞大的金融企业,需要各金融行业的监管者更好地协调工作。随着这些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加上各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相似,中国政府应鼓励证券、银行和保险行业的监管者相互协调,在必要时实施跨行业监管措施。可喜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通过“联席会议”的机制来实现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之间的协调。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类似的合作还将越来越紧密。保险监管者和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是促进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光靠保监会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如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间的协调和共同推动。例如,目前保险法规定商业保险公司不能介入社会保险,因此就连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也缺少法律依据。另外,政府为低保人群提供资助购买商业保险又违反了国家对救助资金无需课税、不能营利的要求。因此,只有在政府及国家各有关部门在就商业保险的作用达成一致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新的模式,促进商业寿险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创造商业机遇,放宽投资限制中国政府应当为国内寿险业创造更多的商业和投资机会。例如,中国可以从社会养老保险金开始入手,放宽相关监管规定,允许大众用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购买年金产品,从而为寿险行业创造更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在政府的许可下,保险企业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展投资活动,从而实现更丰厚的回报。如此一来,保险企业就能为投保人提供更高的收益以及更好的退休资金积累,从而更好地填补政府社保体制的资金缺口。为了刺激保险企业在国内进行投资,中国政府必须考虑放宽对保险企业投资领域、投资产品等方面的限制。首先,中国政府应鼓励寿险企业投资于中国最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这类项目完全符合保险基金做长线投资、追求资金安全稳定的要求。此外,政府还应发行中长期债券,因为对于保险企业而言,中长期政府债券是相当不错的投资产品,有助于保险企业有效管理长期资产负债匹配,并反过来促进保险企业进一步发展长期业务。此外,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开相关规定,允许保险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中国可以考虑“分两步走”的方法:首先,允许国内保险企业利用其外汇资金购买在境外上市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然后允许这些企业做有针对性的境外投资。但是在放开之前,中国政府应确保国内保险企业的投资技能和风险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小寿险公司发展研究报告

4. 中国寿险企业发展现状

寿险占比略有下降,但仍占保险行业大头
我国保险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险。寿险是我国保险行业的主要险种,超过一半比重。2019年我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占原保险保费收入比例达到53%,约为财产险保费收入比重的两倍。

人寿保险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主要险种,其保费收入规模一直占据领先位置,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2015-2019年,我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人寿险保费收入从13242亿元增长至22754亿元,增幅达到72%。2019年,我国人寿险保费收入达到22754亿元,较2018年上涨约9.8%。

广东、江苏寿险保费收入遥遥领先,突破两千亿
从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TOP10的地区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北京、浙江、河北、湖北以及上海。其中,广东、江苏地区寿险保费收入遥遥领先,首次突破两千亿。广东仍然位居首位,达到2303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0%。其次江苏地区紧追不舍,寿险保费收入达到2215亿元,占比9.73%。2019年上海冲进寿险保费收入前十。

区域分布方面,我国人寿保险市场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寿险保费收入远高于其他地区。2019年华东地区寿险保费收入规模达到7789亿元,占比达到34.23%,约华北地区的两倍多。我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TOP10中华东地区占有四席,TOP3中占有两席,且地位较为稳固。

寿险发展区域集中度加强,TOP10集中度突破60%
2019年人寿保险市场区域集中度加强,排名前三的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人寿险保费收入的行业集中度为26.50%,高于2018年的25.94%;排名前十的行业集中度突破60%。

历史经验表明人寿保险行业的繁荣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撑,经济条件是寿险发展的基础。寿险行业繁荣程度与社会各种因素相关,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结构复杂,地区发展各有特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2020年我国人寿保险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将继续深化,中西部地区潜力将继续深挖。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5. 中国寿险行业发展史

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历史上的太平人寿,凭借强大的民族资本实力,众口皆碑的企业声誉和稳健专业的经营风格,发愿“惟有人寿保险可以解决人生问题”,在中国近现代保险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业代表,书写了中国保险业的辉煌篇章。1956年后,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太平人寿移师香港专营海外业务近半个世纪。2001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太平人寿全面恢复经营国内人身保险业务,成为第六家全国性寿险公司,也是现今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时间最长的中资寿险公司,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金23.3亿元人民币。自此,一个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民族保险品牌,回归故里,老店新开,走上了一条国际化标准、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改革创新之路。复业后的太平人寿以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富通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为股东,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专业的寿险经验,国际化、规范化的管理运作模式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复业以后发展迅速,连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06年底,公司总资产近300亿元,客户总量突破450万,赢得了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已经建立了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成为中国保险集团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力量。复业五年来,太平人寿秉承“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以“为生活增添祥和与安宁”为公司使命,在经营理念、增长模式、经营方式和业务领域等方面,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已经获得客户、员工和社会的高度认同。五年来,太平人寿创建了一支中国寿险市场上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三高团队”;22家分公司和300余个三、四级机构构成了基本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的全国性寿险公司销售服务网络,2007年,将再筹建XX、XX等七家分公司,全国性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建立起了全国集中的统一管理平台和后援支持平台;在个险、团险和银行保险三个销售领域都创造出了优异的业绩;公司的管理品质和基础建设工作不断优化,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被国际权威评级机构惠誉国际(FITCH)授予BBB+评级,惠誉认为公司信用质量良好,财务实力稳健,建立了良好的商业模式;2005年至2006年,运营服务体系先后获得“新契约保单服务”、“理赔管理服务”、“保全服务”和“客户服务体系”四项BSI(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公司运营服务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2006年10月,太平人寿荣获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创新发展论坛“十佳(中国)创新型杰出企业”称号,也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唯一一家获得该奖项的企业。2006年,是太平人寿复业后的第五个完整经营年度,当年公司的总保费收入超过112亿元,新契约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跃上保费超百亿元的大中型寿险公司平台;在全国六大寿险公司中,则继续保持着排名第一的增速。2006年,公司成功实现了香港会计准则下的当年度打平赢利目标,改变了“寿险公司营业7-8年方可赢利”的行业规则,创造了寿险业界的奇迹。在公司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同时,太平人寿积极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综合经营模式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2004年12月,由太平人寿作为主要发起人申请设立的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2006年9月,太平人寿控股设立的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太平人寿”品牌,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了新的内涵,并得以延伸。2007年,是太平人寿实施第二个五年战略规划的第一年,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标杆,使太平人寿进入国际A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更多咨询或更详细回答,可以直接访问“生命天空·保险中间站”()——中国权威专业的保险咨询平台(解决您保险问题的智囊团)。这里全国各家保险公司的资深业务人员数千人员,都经过严格审核。咨询、查询、招标,三种完美方式,可以帮你解决任何保险问题。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国寿险行业发展史

6. 中国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保险行业正面形象提升了20%,消费者信心稳步提高。保险业行业发展中“信心往往比黄金更重要”,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必将带来行业的高速发展。参考《中国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2016年,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险种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保障类产品保费规模出现较快增长,保险业将迎来合规高速发展的阶段。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将会大大提高,而保险行业顺理成章的将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国人的投保意识已经慢慢觉醒了,各行各业的职员都在要求单位为自己的人身安全“买单”。虽然中国人的投保意识有所加强,但大多数家庭只购买一种,甚至有很多家庭还没有购买,所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诱人的。有一所规模很大的保险专业学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专业的保险人才。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加强,保险人才必将成为市场急需的紧缺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报告

8. 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本文已作为国际经济学作业上交至导师处作者地址: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4级经济学类邮编:450001摘要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中国保险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时提出加入WTO后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保险业现状发展趋势挑战潜力对策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竟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保险业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中国保险业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业务快速发展。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相当于1999年的2.8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2003年保险密度为287.44元(即每个公民的平均保费),保险深度为3.33%,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外资保险公司37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07家,保险经纪公司115家,保险公估公司83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3、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把保险资金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运用。在探索保险资金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规初步完善。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5、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就以下几个方面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规模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应该看到,我国保险业还处在起步阶段。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保险深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目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0%左右。而我国2000年的保险深度为1.8%。保险密度指标是指人均保费。发达国家已达2000---3000美元,日本高达4600美元。而我国人均保费只有127.7元,约15美元,美国1600美元,人均保费是中国的107倍,日本是中国的307倍。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3、从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还较差。人们对保险在稳定社会经济,维护个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认识不够。主动买保险的个人寥寥无几,整个保险业,特别是人身保险是个买方市场,迫使百万保险推销大军四处奔波,推销保险产品。保险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必须让人们从切身利益上认识其作用。(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预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保险市场体系化。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法规健全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建立。2.经营业务专业化。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将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在未来几年也会成立专营诸如火险或机动车险业务的专营保险公司。3.市场竞争有序化。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从整顿代理人入手调整了航意险、机动车险的退费、手续费,大力整顿保险市场,许多违规行为被制止,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取得显著成效。4.保险产品品格化。在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5.保险制度创新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保险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上述内容的创新,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6.经营管理集约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保险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7.行业发展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是必由之路。中资保险公司也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国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保险业务。8.从业人员专业化。在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背景下,客观上对保险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业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既要培养适应国内保险业务发展需要的核保师、核赔师、精算师、专业人才,更要培养精通国际保险惯例、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中国保险业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潜力。(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加强了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保险企业保费利润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费外流。尽管1995年实施的《保险法》第102条规定了“保险公司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当优先向中国境地内的保险公司办理”,但实际操作时,难度比较大。目前保险监管部门要求外资保险公司自留保费不低于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费可以由外资历保险公司安排再保险。3、与国内保险公司争夺一定的市场份额。外资保险公司客观上有着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目前尽管在业务经营范围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从全国的市场结构看,外资保险公司所占比重年还不到百分之一,但在开放区域内的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已接近10%,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4、外资保险公司由于在待遇方面有着比国内保险公司优厚的条件,会造成国内保险企业一部分优秀人才流失。(二)从影响保险业的发展的诸因素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1、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保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消费品必然会逐步伴随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保险业必将随着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不断增加。在当代世界经济活动中,保险业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日益增加。保险机构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生存空间,实现保险业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化。3、在我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革转型时期,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范围呈日趋增长和扩大的趋势。各种意外事故屡屡发生,天灾人祸不期而至,这就为拓展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为保险人员推销保险,开拓业务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为保险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三、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对策面对中国保险业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我们应考虑以下对策:(一)加快对内开放保险市场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险业的竞争力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有两大特征,一是封闭,二是垄断。针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加快对国内保险市场开放的步伐,尽快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保险机制,打破封闭垄断的市场格局,放开内资保险市场,大胆的让现有保险公司都加入竞争行列,实现保险市场的充分有序竞争,并充分发展。(二)国家对保险业应实行低税政策,进一步壮大民族保险业实力。我国现行的保险公司税收标准是按照保费收入每年上缴8%的营业税、33%的所得税和15%的调节税。我国财政对保险公司实行揽底课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的积累,从而影响保险偿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给予外资保险公司超过国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会使中外保险公司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以上都需要国家从政策上予以探讨研究。(三)改革我国国内资保险公司的保险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保险业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内资保险公司在人事、财务等的管理上基本是旧的管理体制。由于体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还不能与外资公司相比。因此要通过改革,克服内资保险体制上的种种弊端,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使内资公司尽快提高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尽快健全和发展有利于内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拓宽国内保险业经营渠道,壮大内资公司资本实力,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内资保险公司改革的同时,使之在公司结构和保险业务运作上尽快的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竞争。(四)在竞争日益国际化的保险市场上,我国保险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全新的保险经营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实力和国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险公司,内资保险公司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效益成本的经营思想,建立适应未来保险市场的内控机制,特别对承保质量、管理效率、防范风险能力、规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实行严格管理。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苦练内功,提高风险管理及技术水平。要转变单一的经营模式为多种形式的营销模式,以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探索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要学习和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办惯例,侧重培育中介机构和利用中介机构展业。以提高保险服务质量为手段,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此外,国家应从政策上对民族保险公司进行扶持,在来源配置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强其综合实力。(五)积极开展保险科技创新活动,全面快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保险技术创新是就保险业的业务经营上,所进行的种种富于开拓性、创造性的变革。主要包括险种创新、营销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创新等多方面。保险技术创新有利于缩小民族保险业与国际保险市场的差距,带动保险业迅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使我们在未来的保险市场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险种创新而言,我们要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全力开拓新险种。如分红保险、变额保险、单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险。其次,就营销方式而言,可以学习借鉴外国保险业的经营经验,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大力发展新的营销手段和方式,尽早为开展网络保险做好铺垫。将发展网上保险作为21世纪的战略举措,为占领网上市场做好积极铺垫。(六)加快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保险业除了要注意筑巢引凤,通过尊重、优待政策来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与此同时,要注意培育企业文化的氛围,创造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环境,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险法规,强化市场监督保证保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做到监督的全程化、动态化、持续化。同时,要加快制定入前后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险法》,对内外保险公司应实行统一监督,在监督目标、指标、手段上应避免双重标准,切实有发挥国家保险监督的职能作用。参考文献:1.乔桂明:《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012.3.魏华林、俞自由、郭杨: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及其监管。《保险研究》,1998(7)、(8)、(9)作者地址: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2004级经济学类邮编:450001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