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粮食产量

2024-05-20

1.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粮食产量

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生产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是增大温室采光面的透光率,改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温室内光照的强弱,和见光时间长短是决定光合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既是植物提高光合产量的主要条件,又是温室在寒冷天气条件下的热量来源。室内光照强度,除决定于季节变化之外,还受温室透光面的形状、角度,塑料薄膜种类与状况、温室支架与群体结构等因子的影响。
  透光面角度,据山东农业大学邢禹贤教授的研究得知,随着坡面与地面夹角的变化,其太阳透光率和入射能量明显发生变化。从12月到翌年2月的3个月中,采光面在10度时,正午太阳光入射量为6467千焦耳/米2·℃·小时;采光面在2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7557千焦耳/米2·℃·小时,比10度时增加16.9%;采光面在3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8699.7千焦耳/米2·℃·小时,比20度时增加15.1%;而40度时,增加的更多。
  因此,我们建造温室时,在不影响防风保温性能的前提下,只要条件允许,透光面角度越大,越有利于透光。
此外,如前面所述采光面形状、薄膜种类与状况、采光面与后坡面的投影比例、张挂反光幕等,都能显著影响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2、延长光照时间。冬季日照时间短,在不明显影响保温的条件下,清晨应尽早拉揭草帘,下午晚放草帘,阴天也应适时揭放草帘,以便充分利用阳光,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产量。
  3、提高作物自身的光合效率。选用耐弱光、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要用600倍“天达—2116”药液、或康凯、芸苔素内酯、光合微肥等药液连续多次细致喷洒植株,启动作物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
  4、维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适宜温度。植物的光合强度与温度关系密切,每种植物只能在适意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蔬菜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是0--2℃,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温度为25-30℃,高于35℃光合作用明显下降,40-45℃时光合作用停止。因此,栽培蔬菜时,为提高其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应把室内温度调整到最适宜或基本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5、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提高光合效能。
  6、科学合理地供水施肥: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植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营养所必需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科学地适量、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肥,适时、适量灌水,保证肥水供应,源源不断地满足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需求,提高植物的生命活力,也是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7、调整群体结构,尽量增大和维持大而有效的光合面积。植物体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绿色工厂,叶片就是车间,叶绿体和叶绿素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生产有机物质的能量转换器,因此叶面积与叶绿素是影响光合产量的又一主要因子。
  ①、叶面积指(系)数:叶面积大小用叶面积指数表示。一般在露地条件下,植物叶面积指数小于3时,则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减少而下降,若叶面积指数大于5以后,因叶片相互遮荫,光照条件恶化,光合产量反而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下降。比较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为3--5。所以与产量成正相关的只是有效叶面积。在生产实践中,千万不能盲目扩大叶面积,以免造成浪费,消耗肥水,恶化光照条件,引起产量下降,反而得不偿失。
  鉴于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低于露地条件的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有效叶面积,首先在定植时要做到前密后稀,前矮后高,并在管理中维持总体高度不超过温室高度的2/3;应实行合理密植,或变化性密植,实行南北行向,减少行间遮荫;要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尽快促进前期叶面积的扩大,控制后期的叶面积指(系)数,使之维持在2—2.5(经验数据)之间;要及时剪除过密的枝叶与衰老叶、病残叶,适时落秧,避免相互遮荫,维持大而有效的叶面积,增加光合产量。
  ②、叶龄与叶动态:作物的幼叶光合能力很弱,待完全长成壮叶时,光合能力最强,叶片衰老后,光合能力又迅速下降。因此在温室管理上,前期应尽量满足其光、温、肥水条件,促其早发叶、快长叶,尽快扩大叶面积,以增加产量。但是,随着作物的生长,叶面积指数扩大,互相遮荫现象逐渐加重。因此当叶面积指数达2.5时,又应控制其继续增长,及时抹除嫩芽,嫩梢,摘除基部衰老叶片,增加壮龄叶片比例,减少消耗,改善光照条件,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
8、增加叶绿素含量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密切相关。叶色深绿、叶绿素含量高的叶片,其光合强度明显高于叶色浅、叶绿素含量低的叶片,有时相差达2-3倍。叶绿素和植物体内其他有机物一样,经常不断地更新,例如菠菜的叶绿素,72小时后可以更新95%以上。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温度、水分及矿质营养供应状况密切相关。
  光照: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作物叶片只有依靠光才能生成叶绿素,转变为绿色。
  温度:叶绿素生成要求一定的温度,一般其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40-48℃,最适宜温度为26-30℃。
  水分:叶片缺水,不仅叶绿素形成受到阻碍,而且还加速叶绿素的分解,所以当作物遇干旱后,叶绿素受到破坏,是导致叶片变黄的主要原因。
  矿质元素:氮、镁、硫、铁、等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是形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条件。如:缺氮则叶片黄绿,氮充足时,叶色深绿;缺镁,叶绿素难以形成或遭破坏而表现叶脉间失绿变黄。
综上所述,为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生产率,同样也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保持适宜温度,改善水分及各种矿质元素的供应状况。
  9、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在同等的条件下,它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温室蔬菜栽培,应根据温室的特点,选择那些既耐弱光、耐低温,又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生长势强、优质、丰产的中晚熟品种,以获取高额产量和高效益。
  10、整地时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栽植后及时用1000倍“旱涝收” 或600倍壮根壮秧型“天达—2116”药液灌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活土层厚度,促使深层土壤疏松通透,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发达,从而达到根深叶茂,光合生产率高之目的。
  11、协调、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壮的长势,又要让其不断地分化花芽与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周期,增加产量。 
  12、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维持作物健壮的生长势,获取优质高额产量。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粮食产量

2.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有分)

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光合生产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是增大温室采光面的透光率,改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温室内光照的强弱,和见光时间长短是决定光合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既是植物提高光合产量的主要条件,又是温室在寒冷天气条件下的热量来源。室内光照强度,除决定于季节变化之外,还受温室透光面的形状、角度,塑料薄膜种类与状况、温室支架与群体结构等因子的影响。
  透光面角度,据山东农业大学邢禹贤教授的研究得知,随着坡面与地面夹角的变化,其太阳透光率和入射能量明显发生变化。从12月到翌年2月的3个月中,采光面在10度时,正午太阳光入射量为6467千焦耳/米2·℃·小时;采光面在2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7557千焦耳/米2·℃·小时,比10度时增加16.9%;采光面在30度时,太阳光入射量为8699.7千焦耳/米2·℃·小时,比20度时增加15.1%;而40度时,增加的更多。
  因此,我们建造温室时,在不影响防风保温性能的前提下,只要条件允许,透光面角度越大,越有利于透光。
此外,如前面所述采光面形状、薄膜种类与状况、采光面与后坡面的投影比例、张挂反光幕等,都能显著影响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2、延长光照时间。冬季日照时间短,在不明显影响保温的条件下,清晨应尽早拉揭草帘,下午晚放草帘,阴天也应适时揭放草帘,以便充分利用阳光,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产量。
  3、提高作物自身的光合效率。选用耐弱光、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要用600倍“天达—2116”药液、或康凯、芸苔素内酯、光合微肥等药液连续多次细致喷洒植株,启动作物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
  4、维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适宜温度。植物的光合强度与温度关系密切,每种植物只能在适意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蔬菜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是0--2℃,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温度为25-30℃,高于35℃光合作用明显下降,40-45℃时光合作用停止。因此,栽培蔬菜时,为提高其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应把室内温度调整到最适宜或基本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5、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提高光合效能。
  6、科学合理地供水施肥: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植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营养所必需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科学地适量、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肥,适时、适量灌水,保证肥水供应,源源不断地满足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需求,提高植物的生命活力,也是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7、调整群体结构,尽量增大和维持大而有效的光合面积。植物体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绿色工厂,叶片就是车间,叶绿体和叶绿素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生产有机物质的能量转换器,因此叶面积与叶绿素是影响光合产量的又一主要因子。
  ①、叶面积指(系)数:叶面积大小用叶面积指数表示。一般在露地条件下,植物叶面积指数小于3时,则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减少而下降,若叶面积指数大于5以后,因叶片相互遮荫,光照条件恶化,光合产量反而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下降。比较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为3--5。所以与产量成正相关的只是有效叶面积。在生产实践中,千万不能盲目扩大叶面积,以免造成浪费,消耗肥水,恶化光照条件,引起产量下降,反而得不偿失。
  鉴于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低于露地条件的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有效叶面积,首先在定植时要做到前密后稀,前矮后高,并在管理中维持总体高度不超过温室高度的2/3;应实行合理密植,或变化性密植,实行南北行向,减少行间遮荫;要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尽快促进前期叶面积的扩大,控制后期的叶面积指(系)数,使之维持在2—2.5(经验数据)之间;要及时剪除过密的枝叶与衰老叶、病残叶,适时落秧,避免相互遮荫,维持大而有效的叶面积,增加光合产量。
  ②、叶龄与叶动态:作物的幼叶光合能力很弱,待完全长成壮叶时,光合能力最强,叶片衰老后,光合能力又迅速下降。因此在温室管理上,前期应尽量满足其光、温、肥水条件,促其早发叶、快长叶,尽快扩大叶面积,以增加产量。但是,随着作物的生长,叶面积指数扩大,互相遮荫现象逐渐加重。因此当叶面积指数达2.5时,又应控制其继续增长,及时抹除嫩芽,嫩梢,摘除基部衰老叶片,增加壮龄叶片比例,减少消耗,改善光照条件,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
8、增加叶绿素含量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密切相关。叶色深绿、叶绿素含量高的叶片,其光合强度明显高于叶色浅、叶绿素含量低的叶片,有时相差达2-3倍。叶绿素和植物体内其他有机物一样,经常不断地更新,例如菠菜的叶绿素,72小时后可以更新95%以上。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温度、水分及矿质营养供应状况密切相关。
  光照: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作物叶片只有依靠光才能生成叶绿素,转变为绿色。
  温度:叶绿素生成要求一定的温度,一般其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40-48℃,最适宜温度为26-30℃。
  水分:叶片缺水,不仅叶绿素形成受到阻碍,而且还加速叶绿素的分解,所以当作物遇干旱后,叶绿素受到破坏,是导致叶片变黄的主要原因。
  矿质元素:氮、镁、硫、铁、等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是形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条件。如:缺氮则叶片黄绿,氮充足时,叶色深绿;缺镁,叶绿素难以形成或遭破坏而表现叶脉间失绿变黄。
综上所述,为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生产率,同样也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保持适宜温度,改善水分及各种矿质元素的供应状况。
  9、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和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在同等的条件下,它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温室蔬菜栽培,应根据温室的特点,选择那些既耐弱光、耐低温,又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生长势强、优质、丰产的中晚熟品种,以获取高额产量和高效益。
  10、整地时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栽植后及时用1000倍“旱涝收” 或600倍壮根壮秧型“天达—2116”药液灌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加深活土层厚度,促使深层土壤疏松通透,为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根系发达,从而达到根深叶茂,光合生产率高之目的。
  11、协调、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壮的长势,又要让其不断地分化花芽与开花结果,最大限度地延长其生产周期,增加产量。 
  12、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维持作物健壮的生长势,获取优质高额产量。

3. 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加大种植密度,不利于合理密植,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
  B、增加氧气可以促进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增多,减少有机物的积累,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减少水分,导致光合作用的原料减少,不利于增加农作物产量.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故选:D

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 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谚是劳动人民经过无数实践得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很多科学原理。例如,“春雨满囤粮”,强调的是水分对庄稼的重要性......注:本视频根据2019新人教版教材制作。

5. 提高产量是加强光合作用嘛

A、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而高度密植,会使叶片相互遮挡,降低光合作用效率,A错误;
  B、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B正确;
  C、增加氧气浓度,会使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会使产量降低,C错误;
  D、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明显地表现出随温度上升而下降,D错误.
  故选:B

提高产量是加强光合作用嘛

6. 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A、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B正确;
C、晚上降低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能增高产量,但与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没有关系;C错误;
D、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增加光照是充分利用光能,能够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D正确.
故选:C

7.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可以从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因素角度来提高。
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1.作物的品种
现在普遍的光合作用较高的作物类型是矮株、枝叶不散批,较密的品种,这种品种可以更多的吸收光照,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目的。
2.光照
光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前提,光照充足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但人为条件有时很难控制。有时可采用增加人工光照,或在作物移栽后遮光处理以防止蒸腾作用过强而减弱光合作用。
3.温度、水分等
光合作用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结果,适宜的温度对于酶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而水分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田间常用适时浇水,一方面可以降低田间温度,另一方面可以补充作物体内水分。
4.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也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田间常用释放干冰来补充二氧化碳的量,提高其浓度。
5.耕作制度
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可以推行间作套种,合理利用光照,达到提高光合作用的目的。
对于上述方法,可以进行田间大规模推广的就是,选育光合作用较强的作物,合理密植,合理灌溉、施肥等,对于其他方法都因成本过高而不适宜大面积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8. 能够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是?

B.增加二氧化钛浓度 
  主要因素,1,应该是B吧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两项措施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比较多,2,应该选择B。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两项措施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比较多,下面简介其中的两种。 
  适当增加CO2的含量 我们知道,空气中CO2的含量一般是330 mg/L,这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最适的CO2含量(1 000 mg/L)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密植栽种、肥多水多的情况下,农作物需要的CO2就更多。显然,只靠空气中CO2的含量差所形成的扩散作用来补充CO2,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1,?我觉得是多选吧? 
  水、二氧化碳、光照-光合作用条件 
  合理密植增加产量/ 
  所以BCD 
  A增强了呼吸作用。反而消耗了农作物积聚的有机物,1,B,1,B,0,能够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是 
  A.增加氧气浓度 
  B.增加二氧化钛浓度 
  C.增加水分 
  D.提高种植密度